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总和”概念辨析
本文选题:马克思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参考:《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中的"总和"概念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数量或内容的叠加,由此出发,必然会把《提纲》中的"社会关系"理解为在人之外的、与人无关的"物"。事实上,《提纲》中的"总和"概念的核心内容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的主动聚集。因此,马克思在《提纲》中并不是从客观制约性的角度,而是从主体能动实践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关系的。因为此时的马克思还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正面的研究,而只是将其作为批判的对象,社会关系的客观制约性还在他的理论视野之外。对《提纲》中的"总和"概念的考察,对于打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客体化思维,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Abstract]:The concept of "summation" in the outline of Feuerbach (abbreviated as "outline") is usually understood as a superposition of quantity or content, so that the concept of "social relations" in the outline is bound to be understood as being outside of human beings. A "thing"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people. In fact, the core of the "summation" concept in the outline is the active gathering of people for some purpose. Therefore, Marx's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relations in outline is not from the angle of objective conditionality, but from the angle of subjective active practice. Because at this time Marx has not carried on the positive research to the capitalist society, but only regards it as the object of criticism, the objective restric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is still outside his theoretical field of vis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mmation" in outline has certain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breaking the objectified thinking in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promoting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孙琳;潘鸣;;符号社会化:垄断资本主义的价值渗透之路——鲍德里亚《生产之镜》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6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理论视野》征稿规范启事[J];理论视野;2008年09期
2 高建生;以新的视野观察新的实践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视野的深刻启示[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刘海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的理论视野[J];前线;2004年02期
4 于孝安;“三个代表”:新的理论视野[J];理论学习;2003年07期
5 李其庆;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西方日趋活跃[J];求是;2000年01期
6 郑朝阳;;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全球化”[J];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J];;年期
,本文编号:1784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84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