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资本文明价值的多重审视及其当代启示
本文选题:《资本论》 + 研究史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摘要】:《资本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中国的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还体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与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与逻辑相对应,《资本论》研究领域同样发生了深刻的范式变革。对于《资本论》的研究是一面镜子,既映射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革,同时又是一把尺子,是衡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本期对《资本论》在中国研究史的演进做出辩证式分析,同时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为"决定性作用"这一认识上的新飞跃,系统梳理和重新审视了马克思的资本文明思想,以期使资本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资本论》研究的持续发展会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智力资源,但同时,历史的经验教训也时刻警醒我们:一方面,学术研究必须接受公共权力支援才能兴旺发达,另一方面,学术研究与公共权力必须克服辖制对方的欲望才能实现长久兴盛。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Capital on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is reflected not only in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 of China and a long period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but also in the period when China turned to economic constructio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rresponding to the history and logic of Marxist philosophy research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research field of Capital has also undergone profound paradigm changes. The study of Capital is a mirror, which not only reflects the profound change of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but also is a ruler.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andards to measure the research level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this issue, we make a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Capital" in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in China, and at the same tim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we raise the "basic role" of the market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a new leap in the cognition of "decisive ro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and reexamines Marx's thought of capital civilization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service of capital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Capital will provide intellectual resources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one hand, academic research must be supported by public power in order to flourish, on the other hand,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power must overcome the desire to control each other to achieve long-term prosperity.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黑龙江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3C021)
【分类号】:A811;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孔扬;姜大云;;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目的论的真实关系——从马克思对“异化”范畴的三次运用来看[J];长白学刊;2013年01期
2 贾丽民;;反思达致真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思维方式意涵[J];学习与实践;2013年04期
3 孔扬;姜大云;;《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的枢纽地位再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赛;韩秋红;;阿尔都塞历史无主体论的谱系背景与独特张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张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的构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07期
3 禚丽华;孔扬;;从马克思的两种世界历史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张严;孔扬;;资本对现代理性的系统性塑造及其中国语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5 张宇;;论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改造[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6 贾丽民;赵志勇;;生存论视阈中“一多”融合的理论及现实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7 王如鹏;孔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研究中的阿尔都塞资源[J];理论探讨;2014年02期
8 贾丽民;孔扬;;罗尔斯政治哲学的“非政治”维度——“多”与“一”的冲突问题[J];教学与研究;2014年05期
9 张军;;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功能[J];理论探讨;2014年03期
10 刘增明;;论党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话语权掌控[J];理论探讨;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赛;阿尔都塞历史无主体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孔扬;姜大云;;把“世界”理解为“历史”的理论意义与三重前提——论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原则的形成基础[J];长白学刊;2011年03期
2 孔扬;;马克思恩格斯人类学中的“实践”与“社会关系”——兼评阿尔都塞对“社会关系”概念的拒斥[J];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3 孔扬;;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的“反思”——解读《资本论》的认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4 孔扬;;再论资本的社会关系本质——立足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重新认识[J];理论探索;2012年02期
5 梅荣政;李红军;;《资本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论证[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6 任勇;;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作用[J];科社研究;1983年06期
7 许耀桐;;也谈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作用问题[J];科社研究;198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义,,于金富;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第六次会议纪要[J];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02期
2 刘炳瑛;;《资本论》研究的本题和对象[J];理论月刊;1985年09期
3 宋定国;;《资本论》研究方法及现实意义之我见[J];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4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纪要[J];当代经济研究;1994年05期
5 洪银兴;由批判转向建设——论《资本论》研究思路的转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朱绍文;;宇野弘藏博士与“宇野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5年01期
7 周生贤;关于《资本论》研究的若干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8 张薰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J];当代经济研究;1994年05期
9 金铸仁,王毅武;《资本论》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10 袁绪程;;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提法看生产方式的含义[J];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赵子文 邱海平;《资本论》与21世纪经济发展[N];光明日报;2000年
2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卜祥记;唯物史观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本文编号:1822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822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