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阔视野审视生态文明——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论略
本文选题:人类文明 + 生态哲学 ; 参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04期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在孜孜探索人类文明走向、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思考人类前途和命运,囿于历史原因,他们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虽未明确提出"生态"命题,经典文本中亦鲜有对生态问题的系统论述,但他们就"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论"、"生态危机产生根源论"、"人类文明的最终价值取向论"等都发表了睿思哲言,为后世学者留下了生态哲学的宝贵思想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宏阔视野,对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这与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新时期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have been exploring the trend of human civilization, exploring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mankind, and because of historical reasons, they, as great philosophers and thinkers, have not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of "ecology". There are few systematic expositions on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classical texts, but they have made sagacious comments on "the dialectical u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origin of ecological crisis", "the ultimate value orient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etc. It has left the valuable thought wealth of ecological philosophy for the later generation scholar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Comrade Chinese Dream has made a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rom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alizing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Chinese Dream," and standing in the broad vis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Many new ideas, new ideas and new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 ecological philosophy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action guide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生态哲学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XDA05140105) 浙江省2013年度重点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研究”(13MLZX002Z) 浙江省高校生物学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J];求是;2013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徐岩;;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沈天炜;李珂;;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一点认识[J];社科纵横;2012年04期
4 黄焕,潘柄至;简析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学习《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体会[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5 白雪涛;;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孙淑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杨卫军;;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初探[J];前沿;2008年12期
8 朱泓;;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本真向度及其当代意义[J];学术交流;2008年07期
9 张进蒙;;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J];实事求是;2009年05期
10 徐水华;刘勇;;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内在生成逻辑[J];前沿;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墀成;蔡虎堂;;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方法之探源[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才莉;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范艳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柯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发展[D];安徽大学;2013年
4 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6年
5 邢焱;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袁茂雄;马克思早期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金绪广;胡锦涛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8 胡艺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当代意义[D];重庆大学;2013年
9 赵苏娇;马克思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南大学;2012年
10 余佳樱;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野下的生态哲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29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82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