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立体阐释——评李明宇、李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

发布时间:2018-05-20 11:59

  本文选题:生态哲学 + 自然史 ; 参考:《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摘要】:正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它强调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强调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强调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统一,强调利用自然和超越自然的统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只有认识、把握、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含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使"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整体协调"的视角下,在"多重关系"网中积极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当代建构,统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的关系,可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基本视界。
[Abstract]:Positive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t emphasiz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mutual restriction of natural history and human history, the unity of adapting to nature and reforming nature, and the unity of utilizing and transcending nature. In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human beings, only when we understand, grasp and handle we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between man and man (including man and society, nature and society) can we mak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nature and society".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in the network of "multiple relationships", we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and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an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society. It can provide the basic horiz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桂;从生态哲学走向发展哲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然[J];理论与改革;2004年01期

2 谢磊;周晓阳;;论马克思生态哲学[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3 周志山;;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社会视阈与科学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5期

4 孙民;;马克思生态哲学若干核心范畴探析[J];兰州学刊;2013年05期

5 何婷婷;;马克思生态哲学中的人[J];学理论;2013年19期

6 苗启明;;马克思生态哲学的双重历史构架[J];思想战线;2013年05期

7 赵智奎;马克思的生态哲学──对中国与俄罗斯后文明未来的合理预测[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01期

8 关春玲;;生态哲学的重生:论马克思实践观的生态哲学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9 王仕国;;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视野与历史使命[J];求实;2010年11期

10 轩玉荣;;论马克思“人学”之思与生态哲学[J];前沿;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杜学军;朝克;;俄罗斯与蒙古族生态哲学比较研究[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余谋昌;;科学价值观,科学技术的生态学批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C];2007年

3 计彤;;人居聚落后城市化走向的生态哲学探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杜秀娟;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 哲学系教授 欧阳康;生态哲学研究的若干辩证关系[N];人民日报;2014年

2 邱飞廉;老子生态哲学的逻辑体系[N];光明日报;2001年

3 樊浩;实践意义中的生态哲学[N];安徽日报;2006年

4 李明华;生态哲学是一个新的哲学范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余谋昌;生态哲学:关注人、社会与自然[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把握文化产业特点让中华文化“走出去”[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匡跃辉;拿什么唤醒每一个人的自觉[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 梅松武;谁说“老天爷”没有情感[N];四川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茜;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中的儒家生态哲学意蕴[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忠雄;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洪林;西方生态哲学与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4 鲁佳音;从“三大杂志”解析中国生态哲学的发展[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5 潘路;低碳经济的生态哲学思考[D];湘潭大学;2015年

6 王菲;教育本质的生态哲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霞;生态哲学何以可能?[D];苏州大学;2009年

8 杨媚;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哲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9 钟文华;生态哲学的历史探究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立媛;马克思生态哲学与中国当前生态问题的解决思路[D];内蒙古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14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14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6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