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宗教本质观的六种解读之辨析

发布时间:2018-06-01 18:19

  本文选题:马克思 + 宗教 ; 参考:《求是学刊》2016年02期


【摘要】:由于忽视了马克思哲学语境的变化和对宗教本质、属性、功能的混淆,人们对马克思的宗教本质观产生了种种误读,其中,宗教非理性说、宗教异化幻觉说、宗教意识形态说、宗教鸦片说、宗教文化论最有代表性。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并借用恩格斯的概括,可以说,宗教是人间力量的超人间形式。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较,宗教最直观、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其超验性。这是对马克思宗教本质观的准确把握。
[Abstract]:Because of neglecting the change of Marxist philosophical context and the confusion of religious essence, attribute and function, people misread Marx's view of religious essence. Among them, religious irrationality, religious alienation and hallucination, religious ideology, etc. Religious opium theory, religious culture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ccording to Marx's exposition and the generalization of Engels, it can be said that religion is the superhuman form of human power. Compared with other cultural forms, religion is the most intuitive,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is its transcendence. This is an accurate grasp of Marx's religious essenc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威;比较与交流:中国的两次革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田慧武;;从政治发展角度透视“五四”政治文化[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谢毓洁;夹缝里的“五·四”——启蒙的呼唤与保守的反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胡正强,张秉政;陈独秀的报刊编辑实践与思想论略[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陈改桃;张晨;;论国学走向现代化的条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赵炎才;试论“五四”前陈独秀的道德救国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范丹卉;;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软塑造”在五四时期的表征与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翟爱玲;;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分野与重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淑萍;;反思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中政府的作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刘晓虹;从“自我”的觉醒到自由原则的确立——中国近代启蒙哲学冲破整体主义的历程与逻辑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友德;;孝与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2 李维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主义化倾向探析[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3 王生怀;;论早期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4 马勇;;无政府主义与现代中国人的困惑[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长林;班彦美;;五四时期杜亚泉与陈独秀道德观比较研究[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6 谢从高;;《新青年》知识分子队伍的分化与中国近代学术观的碰撞——以蔡柏龄留学为中心的考察[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7 寇鹏程;;梁启超宗教思想改变的现代性困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9 闫润鱼;;试论有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1890~1949)[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胡伟希;;中国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之比较——从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为个案的心理类型学分析[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露霞;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金;陈独秀与李大钊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慧;陈独秀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启巩;《新唯识论》翕辟论哲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小娟;《忍经》忍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刘翊;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女权思想[D];南昌大学;2010年

9 钱敏;20世纪初期陈独秀的思想转变[D];安徽大学;2010年

10 王秋菊;教育与人的尊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睿;试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赵华朋;高峰;;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价值[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罗小青;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初探[J];福州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4 张友良;;从“史”论动态中探析马克思人的本质观[J];传承;2008年12期

5 陶富源;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J];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黄声波;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发展[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施德福 ,余其铨;人的本质观上的革命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5期

8 郭晓玲;;论本质观、评价观、代价观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中的体现[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9 葛梦薇;孟琦;;从批判继承到自我超越——浅析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形成过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何晓梅;;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历史观变革[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1965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65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7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