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本文选题:邓小平 + 生态文明建设 ; 参考:《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一种理念,是形成实现生态良好、文明发展和社会公正有序的一套制度,是探索经济发展方式、人们消费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实践。邓小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现在协调好人口、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建设生态文明最终要靠科技进步、制度建设和法律体系的完善等。其当代价值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二是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形成;三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更加丰富。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kind of idea to realiz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ma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is to form a set of systems to realize ecological good, civilized development and social justice and order, and is to explore the wa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 practice in which people consume and live. The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Deng Xiaoping is embodied in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ultimate ne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pends on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and the perfection of legal system, etc. Its contemporary value includes at least three aspects: one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the other i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system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rd,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49;X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玉芬;韩亮;;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重要标志[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7年04期
2 许凤霞;;生态文明:重大而紧迫的发展课题[J];求知;2008年02期
3 张妮妮;;生态文明:文明的要素亦或文明的形态[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年03期
4 薛惠锋;;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J];人民论坛;2008年01期
5 曹征海;;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全面振兴[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8年01期
6 刘卓志;;做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地区[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8年01期
7 刘友宾;;积极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J];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8 黄顺基;;建设生态文明,转变发展方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王续琨;;从生态文明研究到生态文明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秦书生;;我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艳芹;李世雁;;自然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浅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单晓娅;涂妍;;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彭光华;吴文良;刘光栋;;关于构建生态文明秩序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张继泽;;建设生态文明是长期的战略任务[A];2009年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于庆月;;科学发展观与天津生态文明建设[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李春才;;第四种文明的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解构与实践研究[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7 许振成;张修玉;胡习邦;赵晓光;;生态文明新理念[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韩孝成;;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建设的战略对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9 吴玉树;;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郑雄;李媛媛;陈红路;何志云;;南宁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博士 袁海军;树立生态强区理念 领跑生态文明建设[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2 张建宇;生态文明,文明的整合与超越[N];人民日报;2007年
3 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副教授 梁秀丽;生态文明:文明建设的新理念[N];上饶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温雅莉 苑铁军 李惠均;生态文明:是远还是近?[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5 复旦大学教授 谢遐龄;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刻不容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万群;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N];贵州日报;2008年
7 林芝地区政协副主席;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N];林芝报;2008年
8 李晋国;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N];延边日报;2008年
9 本报特约评论员;建设生态文明关键靠行动[N];淄博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联邋赵婧 实习生 苏力;专家学者献计“生态文明建设”[N];珠海特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邱建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8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晓双;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方毅;中国生态文明的SST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义花;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程丽;技术的生态化与生态文明建设[D];河南大学;2009年
3 仲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杨延松;中国共产党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宗云;中国多元参与式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房安文;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高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陈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伦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宋丽萍;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高栋;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66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6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