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及其在哲学上实现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8-06-06 10:09

  本文选题:科学实践观 + 实践的唯物主义 ; 参考:《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大厦的基石,只有正确地认识了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不是天生就有的。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马克思对人类世界的不断研究和思考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它经历了唯心主义实践观阶段和“费尔巴哈派”实践观阶段,最终,在马克思对自己思想理论的不断扬弃的过程中才形成的。 正是马克思建立了科学实践观,才实现了哲学上的一系列变革:(1)在本体论上,马克思从实践出发科学地论证了唯心主义的不合理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建立了一种新的物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体论。(2)在自然观上,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把自然界看作是人化的自然。建立了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的全新的自然观。(3)在辩证法上,马克思从实践出发研究,,实现了自然辩证法和实践辩证法的统一和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4)在认识论上,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缺陷,科学论证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5)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从实践出发考察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马克思哲学之所能实现哲学上的变革,是因为科学实践观的建立的,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及马克思哲学的精髓。
[Abstract]:Marxist scientific practice view is the cornerstone of Marxist philosophy edifice. Only by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Marxist scientific practice view can Marx's practical materialism philosophy be correctly understood. Marx's view of scientific practice is not innate. The formation of Marx's view of scientific practice was not accomplished overnight, but w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in Marx's constant study and thinking of the human world. It has gone through the stage of idealism and Feuerbach school of practice, and finally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Marx's sublation of his thought and theory. It is Marx who has established a scientific view of practice and realized a series of changes in philosophy. In ontology, Marx scientifically demonstrated the irrationality of idealism from practice and overcame the intuitiveness of old materialism. A New substance (including Nature and Human Society) Ontology. In the view of nature Marx regarded nature as the object of human practice and nature as humanized natu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nature. A new view of nature, center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dialectics, Marx studied from practice and realized the unity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practi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s. In epistemology, Marx realized the unity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practi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s. Starting from practice, Marx overcame the intuitive defects of the old materialism, and scientifically demonstrated that cognition is the dynamic reflection of the subject to the object, and regarded cognition as a reflection from perceptual to rational. On the view of history, Marx studied human society and human history from practice and founded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t scientifically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rend of human societ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can be realized becau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practice view. Only by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Marxist scientific practice view can we correctly understand Marxist philosophy and the essence of Marxist philosophy.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023;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荣英;;马克思哲学实践范式及其理论图景的当代诠释[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国莲,汪业周;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理论实质[J];淮阴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何建津;;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J];领导文萃;2006年05期

4 苏鹤亭;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问题[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年04期

5 郑召利;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解和阐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唐正东;科学认识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内涵[J];现代哲学;2003年02期

7 张传开;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深层意蕴[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8 晏辉;;论哲学在场的方式——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的思考[J];哲学研究;2006年03期

9 刘同舫;;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阐释与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10 岳磊;王淼;;马克思哲学现代性的几种审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秋锁;;马克思的人本历史观念之理论性质探析[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3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4 贺善侃;;论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定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刘进田;;马克思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思想初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价值哲学思想研究[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贺来;;理论硬核的变革与解释原则的跃迁——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7 徐辉;;诗性——一个被忽略的马克思哲学解读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孙正聿;;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9 张茂泽;;马克思的人性论体系——兼谈它与儒家人性论的异同及其超越[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刘进田;邓武红;;论马克思哲学的法哲学特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大学哲学系 孙正聿;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N];光明日报;2011年

2 胡大平;马克思哲学研究“当代性”问题[N];光明日报;2003年

3 白刚;马克思哲学未来发展前瞻[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吴鲁;对马克思哲学遗产的一次深入解读[N];学习时报;2010年

5 关飞;带着问题出场[N];光明日报;2004年

6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胡为雄;科学对待历史遗产推进哲学理论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7 孙亮;简评《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9年

8 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N];光明日报;2001年

9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俞吾金;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N];河南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淼;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3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牛小侠;当代“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顾波;马克思人本心理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刘雄伟;历史的客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9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孙强;社会关系维度的哲学沉思[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晨哲;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瑶;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内在维度[D];吉林大学;2010年

3 岳新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郑春园;在“类我”与“自我”之间[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张琼;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杰;论马克思哲学的人道主义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文亚;马克思实践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承福;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本学维度[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关春玲;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生态伦理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李金齐;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实质[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86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86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c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