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视域中的社会有机体之基本特征
本文选题:马克思 + 社会有机体 ; 参考:《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社会有机体这一概念是比拟生物有机体的特征而提出的。马克思借用这一术语来说明社会是包括人和全部社会生活领域在内的各种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运动着、发展着的有机整体。马克思视域中的社会有机体既具备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一般特征,又拥有自己独特的本质特征,即便是与生物有机体相类似的一般特征,在社会有机体那里也有着不同的实质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社会有机体形成于实践之中,这是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根本区别的原因;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发展着的有机开放系统,在此点上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具有相类似的特征;社会有机体是一种自觉的有机体,这是社会有机体异于生物有机体,并最终优于生物有机体的特征所在。
[Abstract]:The concept of social organism is proposed to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organism. Marx used the term to explain that society is an organic whole which consists of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human beings and all fields of social life which depend on each other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e social organism in Marx's vision not only ha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e biological organism, but also has its own uniqu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even if it is similar to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biological organism. There are also different substantive contents and forms of expression in social organisms.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act that social organisms are formed in practice, which is the reason why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social organisms and biological organisms, and that social organisms are an organic open system that is developing. At this point social organism and biological organism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social organism is a conscious organis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biological organism and ultimately superior to biological organism.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12XKS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若干问题研究(13JDSZK0033)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伟;;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J];理论与改革;2007年01期
2 魏伟;;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J];求实;2007年05期
3 金晓燕;王昌明;;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透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近年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述评[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潘西华;;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野中的社会建设[J];东岳论丛;2008年02期
6 段秀芳;;试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J];探求;2008年04期
7 陈春莲;;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赵永正;章罗生;;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索;2008年08期
9 周建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科学发展观[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10 狄国忠;;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宁夏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西华;;中国梦和社会系统的涌现机制与和谐社会的非线性构建[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和丽蓉;;和谐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坚;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N];学习时报;2007年
2 高天琼 贺祥林;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6年
3 殷叙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N];学习时报;2006年
4 马俊峰;从社会有机体角度理解社会生产力[N];人民日报;2004年
5 北京大学教授 王东;关于科学发展观之哲学基础的几点理解[N];北京日报;2007年
6 马援;让核心价值体系弥补社会裂痕[N];人民日报;2007年
7 王巍;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要义[N];学习时报;2014年
8 杨巧蓉;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6年
9 孟庆艳 张涛 张龙海;长期的历史任务 重大的现实课题[N];沈阳日报;2006年
10 邓伟志;和谐不是“无差别境界”[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开鹏;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周雷;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先兵;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新探[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8年
4 张文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远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净琳;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7 田菲菲;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8 李晓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马全占;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透视中国和谐社会之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李俊红;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00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000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