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目的论根底
本文选题:意识形态 + 共产主义 ; 参考:《学术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就是证明共产主义的必然性。马克思论证共产主义必然性,深层次的方法是目的论思维的辩证法原理。作为目的论思维,首先必须从"预设"开始,预设是目的论思维的开端和终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分别完成了三个预设:自由自觉的劳动预设、人的类本质预设和共产主义预设。马克思从上述三个"预设"开始,运用目的论思维证明了共产主义三个层次的辩证法原理。
[Abstract]:The core of Marx's ideology theory is to prove the inevitability of communism. Marx demonstrated the inevitability of communism and the deep-level method is the dialectical principle of teleological thinking. As teleological thinking, we must begin with presupposition, which is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eleological thinking. Marx's ideology theory completes three presuppositions: the free and conscious presupposition of labor, the kind of essential presupposition of man and the presupposition of communism. Marx began with the above three presuppositions and proved the dialectic principle of three levels of communism by teleological thinking.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6MZXY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天府新论;2005年04期
2 赵守智;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重大贡献─—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J];北方论丛;1995年04期
3 赵毅;;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探讨与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16期
4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张秀琴;批判的向度及其旨趣:马克思与哈贝马斯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孟庆艳;;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科学性的阐释[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黄力之;;市场经济过程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验证与纯审美论的幻灭[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3期
8 陈书静;;马克思与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韩月香;;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展望[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10 李菊霞;;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维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力之;;市场经济过程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验证与纯审美论的幻灭[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贺翠香;;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福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推进和发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4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2005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专场论文集[C];2005年
5 贺翠香;;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从《知识考古学》看福柯早期的意识形态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6 李英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大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胡振平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郑忆石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 卢汉龙;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馨宇;回归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基础[D];辽宁大学;2012年
2 徐彦伟;表象与询唤[D];吉林大学;2008年
3 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莫雷;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D];吉林大学;2009年
5 余刚;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演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展红;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在后世的演进[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亚楠;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葛晓梅;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4年
4 孙一鸣;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薇;斯图亚特·霍尔的意识形态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冬梅;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张玲玲;马克思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刘子琪;麦克莱伦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吴苏龙;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李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47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04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