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15 16:21
【摘要】:和谐的生态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生态自然是人类的生存家园,人类从自然家园中获取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当下这一需求却呈现为问题状态。生态自然观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较少的看到他们就生态环境问题做出论述,但是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却到处充满着对生态自然观思想的卓越追求,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社会才能健康发展。这是人类经历长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带来的“生态危机”后取得的共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命运的过程中,对于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卓越的生态自然观思想。同时,来自传统的以及西方的各种生态自然观也在思想界开始流行,这些问题累加起来,就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思想来予以澄清和回应,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呼应时代需要,着手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是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整体思想的发展而发展的,包括早期的处于青年黑格尔派时期,以自然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思想;以及后来深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的以人的本质为主要标准的生态自然观;乃至最终在唯物史观建立之后,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总结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思想,当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刻苦钻研、对理论问题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思想结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各种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生态理论进行论战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思想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科学的光芒。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生态自然观思想,把人—自然—社会作为整体,从人类生存的生态事实出发,坚持了实践论、历史评价、人本导向等考察领域,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破坏的社会根源。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深入其全部领域,由此所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对近代自然观具有全面的超越性质。在发展的时代主题中,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当代性质是以生态问题全球化为语境,以关注人类合理的、持续的生存为基本特质,以重组社会秩序为基本途径,以参与到后现代生态主义的对话为理论特色的基本样态,对于建设当代生态文明具有根本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生态实践为基础,人与自然可以协调发展。针对当前全球化发展出现的生态问题,从马克思主义文本中寻获生态问题之社会根源,从而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社会方法,这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路,以威廉·莱斯、詹姆斯·奥康纳、J.B.福斯特为代表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开发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现实价值,做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东方转向是通过翻译和引入生态伦理学的著作和思想来吸收和借鉴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而另一方面深入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文本中去挖掘思想源泉,为建设中国科学发展观做出特有的理论贡献,当前,传承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精髓,和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发展背景结合之下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生态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引。
[Abstract]:The harmon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demand of mankind ' s existence . The ecological nature is the natural resource of human existence . In the process of Marx ' s Engels ' ecological thought , there is a good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human being ' s existenc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And then deeply influenced by Feuerbach ' s humanism , the human nature is the main standard ecological natural view ;
Marx and Engels ' theory of ecological nature is the basic thought of Marxist Engels ' theory of ecological nature .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2;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关系之我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2 吴汉平;;生态自然观与中国的现代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解保军;知识经济与“绿色生态自然观”的确立[J];学习与探索;2001年03期

4 宋开元;杨文选;杨艳;;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4期

5 唐晓勇;;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2期

6 努力曼·依米提;;维吾尔习俗中的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3期

7 黄斌;;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J];理论探索;2010年01期

8 张维新;;《淮南子》的生态自然观及其现代启示[J];前沿;2010年09期

9 刘珊;;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10 黄斌;;论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亚娜;;俄罗斯生态自然观的发展历程及自然资源保护政策[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英;;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初探——读《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3 张明国;;生态自然观:面向生态危机的新自然观[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培军;王国领;;科学审美视域下生态自然观[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郑大俊 庄道永(河海大学);生态自然观:现代水利的发展理念[N];中国水利报;2009年

2 侯远长;树立生态自然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晓霞;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发展[D];东北大学;2014年

2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昭元;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2 胥诺;生态自然观在成都市青羊宫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周慧;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4 刘璐;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当代价值[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6年

5 程萌;《北极梦》(第七章)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6年

6 韩婕;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黄静;福斯特的生态自然观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8 郑康宁;协同进化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建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宗小楠;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与意韵[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刘慧;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24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24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