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及时代价值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has created great material wealth for human being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caused great harm to human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ow to overcome the crisi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oday's society,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deepen the study of Marx'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Marx's theor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a very rich conno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production and natur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Ecological values, as a kind of collectivism values, are rich in the spirit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From a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specific mode of production and conforms to the law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further deepening the study of Marx'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second part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and further excavat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dimension of Marx'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The fourth part emphatically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Marx'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author begins with two aspects: first, expounding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Marx'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pointing out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rx'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lay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our civilizations. Hope is beneficial to the study of Marx'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X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捷;马克思的生命价值[J];中小学管理;1996年02期
2 胡键;;白天鹅咖啡馆:马克思的心安之处[J];社会观察;2011年07期
3 ;中央编译局图书馆收藏的马克思的亲笔信(一)[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4 戴焰军;;读《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的信》[J];党建研究;2011年08期
5 谭辉;;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探析[J];学理论;2011年22期
6 周新红;;全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芮城县县长谈“十二五”规划[J];政府法制;2011年19期
7 魏森杰;吕浩杰;;从唯物史观角度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J];学理论;2011年18期
8 贾彬鸿;;以“生态”理念建设“和谐”村庄[J];村委主任;2011年02期
9 赵净琳;;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特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刘秋香;;马克思地租理论在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意义[J];学理论;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绍臣;郭剑仁;;马克思生态世界观的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国际会议综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王建胜;;简论生态文明立法[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3 宁清同;;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法治的支撑[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4 王如松;刘晶茹;;复合生态与生态文明[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纪艳彬;;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张明国;;生态文明的技术哲学视阈[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蓉;;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8 王景福;;沿着低碳之路 走向生态文明[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9 文祯中;;生态文明与黄河流域生态建设[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10 孙芬;;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艾昕;推进生态文明 贡献理论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徐海红 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生态文明才是文明的真实形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王锋;徐显明代表呼吁应建设第四种文明——生态文明[N];法制日报;2004年
4 黄冈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操尚银;增强全民环境意识 推进生态文明进步[N];黄冈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曹文娟 赵建明 王笑梅;生态文明从百姓感知起步[N];辽宁日报;2005年
6 林雄 作者系中共肇庆市委书记;生态文明村惠及千家万户[N];南方日报;2005年
7 廖才茂;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N];浙江日报;2004年
8 中共洱源县委书记 许云川;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N];大理日报(汉);2008年
9 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 黄波;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努力建设生态北碚[N];重庆日报;2008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杨通进;生态公民:生态文明的主体基础[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3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6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袁媛淑;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8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吴明红;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态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庆华;试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哲学底蕴[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江;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念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张福珍;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伦理观思考[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苗政军;生态文明下的道德与法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罗晓娜;生态文明素养测评体系的构建与检验[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刘奇;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8 李春红;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谷体健;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刘玉保;生态小城镇环境建设现状研究以锦城街道为例谈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环境建设[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76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7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