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财产和自由——在马克思与阿伦特之间
[Abstract]:Marx reduced the liberation of mankind to the liberation of labor. The so-called alienated labor, in fact, is the separation of management activity and direct production labor; alienated labor is the origin and essence of private property; communism is alienated labor and subla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Arendt divides active life into labor, work and action. We can roughly interpret Arendt's "labor" and "work" as Marx's "productive labor" and "unproductive work", and Arendt's "property" and "wealth" as Marx's "real estate" and "real estate". "movable property"; to interpret Arendt's "action" as Marx's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we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s theory of labor liberation and human liberation: first, work alienation is more serious than labor alienation; second, private property, Wealth has the dual function of exploiting the fruits of others' labor and ensuring the individual's free development. The third is the revival of classical spirit and the realization of universal freedom in a larger scope and to a higher degree.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A811;B08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来信[J];南风窗;2012年08期
2 李河成;;绽现“德艺”,与人沟通——阿伦特“政治审美论”的现代政治哲学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2期
3 曾纪茂;阿伦特论人的境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7期
4 周凯建;阿伦特论马克思[J];兰州学刊;2004年04期
5 王宝霞;;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6 张淳;陶东风;;阿伦特、卡夫卡与极权主义统治的元素[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7 王晓渔;;汉娜·阿伦特,,此时此刻[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8 苏友贞;;阿伦特的《心智生命》及中译的可能问题[J];读书;2007年05期
9 孙传钊;;阿伦特与卢森堡[J];书屋;2007年07期
10 陶东风;;学术名著岂能如此翻译?——阿伦特《人的条件》中译本指谬[J];文艺研究;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继海;;“不止是爱情:从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的书信看二人的关系”[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白刚;;哲学的政治实现与政治的哲学实现——马克思和阿伦特政治哲学的不同路径[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阿伦特为什么重要?[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蔡青竹;阿伦特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汉娜·阿伦特:思想深处的美丽烛光[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陈伟;政治思想家阿伦特的当下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范素;阿伦特深处的矛盾和文本冲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思郁;阿伦特论马克思[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肖自强邋(本报书评人);阿伦特与马克思的路径叠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记者 王胡;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获阿伦特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徐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理解政治生活:阿伦特与亚里士多德“自足”思想的分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刘擎 张念;见解和真相之间,有时存在着一个裂缝[N];文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阿伦特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2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陈联营;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中的判断问题[D];复旦大学;2007年
4 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的世界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朱亚男;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马成慧;阿伦特行动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7 乐小军;政治恶与现代伦理的困境[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新安;阿伦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娟;同情与政治:阿伦特的政治存在论[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刘颖;公共领域的三重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中海;阿伦特公民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曲小琳;阿伦特论反犹主义[D];山东大学;2012年
3 聂彦;论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之“极权因素”[D];温州大学;2013年
4 李梦莹;公共领域视阈下的阿伦特公民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康晓薇;马克思劳动观与汉娜·阿伦特劳动观之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栾志锋;汉娜·阿伦特行动范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聂阳;论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论题的解读和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力元;马克思与阿伦特“劳动”概念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安鑫宇;论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D];河北大学;2015年
10 刘如霞;回到“行动”本身—阿伦特行动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85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28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