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异化到生态异化:马克思的资本批判逻辑

发布时间:2018-11-26 21:08
【摘要】:马克思对生态异化问题的阐释是总体的和革命的。生态异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资本运行逻辑是导致生态异化的根本原因。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操纵劳动者、劳动产品以及劳动过程,使劳动发生异化。劳动的构成要素、劳动过程以及劳动的成果中都包括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结果就必然产生人与自然的异化。马克思坚持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立场,以独特的视角、科学的方法,探讨了生态问题的生成机制。系统梳理、挖掘马克思的生态异化思想,对于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新视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Marx's interpretation of ecological alienation is general and revolutionary. Ecological alienation has become the primary problem threatening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logic of capital operation is the root cause of ecological alien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eans of production capitalism, capital manipulates laborer, labor product and labor process, makes labor dissimi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included in the elements of labor, the process of labor and the results of labor. The alienation of man and nature will inevitably result from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heir own labor products. Marx adhered to the unified position of nature and society, and explored the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problems from a unique angle of view and scientific method. Systematically combing and excavating Marx's thought of ecological alien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xploring the new horizon of solving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
【基金】: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资本逻辑视域下的现代西方环境运动研究”(项目编号:15YJC71004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燕;;生态异化根源探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试论文学价值和价值系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黄谋琛;;社会规则的外延和类型[J];兵团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3 曹晓飞;张忠江;;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聂海杰;;马克思意识形态范畴的历史变革及其多维内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董伟武;;超越现代性的“阿克琉斯之踵”——论全球性生态正义的实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刘国光;;关于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7 刘希良;侯旭平;;论哲学内涵的维度及其教学方法[J];创新;2014年02期

8 刘圣兰;陶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办学模式的现实启示——基于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探索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02期

9 詹宏伟;;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与和解——兼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一条独特途径[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1期

10 陈立新;卢艺;;当代生存问题的可能解答与合理解答[J];东岳论丛;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于洪生;;文化视域下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3 白刚;;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模式的转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二辑)[C];2011年

4 刘继高;夏从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视阈下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岑孝清;;文化的科技创意与人的自由发展[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田心铭;;文明进步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的一点理解[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是什么?[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第一期、第二期[C];2014年

8 王川飞;;马克思主义谱系中资本批判理论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熊韵波;;生态概念的意识形态性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刘晨晔;宋扬;;现代社会视域下坚持群众路线问题的思考[A];“改革与创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程秀梅;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慧慧;论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D];山东大学;2010年

3 戴雪丽;劳动社会化与社会现代化[D];东华大学;2011年

4 范玲;论斯大林的民族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鸿岩;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教育改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端;超现实主义电影空间类型的比较[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7 郭少华;马克思主义权威观及当代价值[D];河南大学;2011年

8 冷运生;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哲学阐释[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羽;强迫劳动罪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加辉;实践人本主义: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价值构建的路向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J];科学决策;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顺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语境和内在逻辑[J];理论探讨;2007年06期

2 滕兆梅;周航青;;马克思劳动异化视野下的生态环境保护[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刘秀萍;;从“劳动异化论”到“社会关系异化论”——“巴黎时期”马克思异化观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2011年10期

4 赵海瑞;;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探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任雪萍;黄志斌;;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哲学批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11期

6 赵金凤;;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下的生态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3期

7 朱瑾;;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思考[J];人民论坛;2012年26期

8 张一兵;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逻辑建构与解构[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9 王传玲;;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3期

10 程永杰;张万军;;马克思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科技异化之比较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章亮;;构建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新发展[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2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徐奉臻;马克思运用“现代化”概念考[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海瑞;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探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李雅金;劳动异化对传统异化理论实现的根本变革[D];吉林大学;2008年

3 付志雄;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赵磊;浅谈艺术作品与“劳动异化”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潘瑞;从劳动异化到交往异化[D];辽宁大学;2013年

6 周恩;消费社会中的休闲异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胡斌;论合理需要[D];南昌大学;2014年

8 张笑笑;从人性的异化到劳动的异化[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59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359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