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本思想及其当代意蕴
发布时间:2018-11-28 20:59
【摘要】: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利于增强人的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化,提升人的个性。但却容易造成人们在道德、精神方面的短缺,产生“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对人的个性化压抑的负面结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都分别强调了这一要求,并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对马克思人本思想及其当代意蕴有着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论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生成理路、核心话语和当代价值进行深刻探究和系统解读。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从现实的“人本困境”入手,要求在实践中自觉以马克思人本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并解决当下我国“以人为本”的实践问题,努力做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满足人民需要、尊重人民价值、重视人民幸福,最终达到人的自由个性。 研究内容主要从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围绕“人本之人”和“人本之本”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生成语境和嬗变理路进行历史考察。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生成过程与他的哲学世界观、政治立场的转变是一致的。马克思生长在资本主义经济蒸蒸日上的时代,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被创造,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但马克思发现资本运作没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幸福,相反却使他们论为机器与资本的奴隶。这使少年马克思产生了疑问,开始了对人本的探索,产生了最初的伦理唯心主义人本观。伴随着对现实的关注和研究的深入,马克思人本思想又经历了人本是“理性的人”实现其精神自由,人本是“人的类”实现其劳动自觉,最终达到人本是“现实的人”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了对传统人本理论的继承、批判、超越。 其次,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核心话语进行系统梳理。从话语情感上来说,马克思人本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对贫苦大众的无限同情。从话语内涵上来说,马克思人本思想要求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重视人的实践活动、强调人的多维度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情感与内涵的内在契合中,马克思指出要实现人本必须消灭现存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同时强调革命所依靠的主体力量正是饱受压迫的广大无产阶级,要让他们掌握“批判的武器”,并诉诸“武器的批判”,建立起“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再次,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做出深刻探讨。在理论上,它扬弃了传统的人本理论,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璀璨明珠;它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开辟了航道,指引了方向。同时,它不仅仅局限于在理论上阐明实现人本的目标需求,更高的立意在于对现实的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在于在实践中坚持人本。马克思人本思想以其深刻意蕴渗入到现时代发展的方方面面,要求在经济发展中满足人民需求,在政治发展中实现人民权利,在文化繁荣中提升人民素质,在社会建设中改善人民生活,在生态建设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最后,从当代中国发展的人本“困境”入手,寻求实现发展“以人为本”的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语境下,马克思人本思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人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探究人本的一次努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马克思人本思想回应在当代中国的困境和挑战的一次成就。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A81;D61
本文编号:2364238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A81;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正聿;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 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2 孙正聿;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J];学术月刊;2002年09期
3 李觐;;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传承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6期
4 韩庆祥;;从人道主义到马克思人学[J];学习与探索;2005年06期
5 俞吾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6 张一兵;马克思“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换的理论真谛[J];哲学研究;1994年08期
7 王锐生;“以人为本”: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原则[J];哲学研究;2004年02期
8 张奎良;“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J];哲学研究;2004年05期
9 王金福;庄友刚;;从“哲学共产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与共产主义学说的转变[J];哲学研究;2006年11期
10 刘同舫;;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再探析[J];哲学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韩庆祥;[N];光明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2364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36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