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技术思想发展史视域下技术的控制与解放

发布时间:2018-12-09 07:52
【摘要】:在人类社会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阶段之后,科学与技术开始了狂飙之旅。技术在发展中尽情地展现其正面价值的同时,也成为引发社会问题、危害人身安全、破坏人居环境与人化自然的毒瘤。强烈而明显的双重性使得它在日后的社会发展中充满了不确定性。马克思对技术的社会功能以及技术在资本主义制度情景下的应用后果有着透彻而独到的观点与见解。研究、梳理并正确阐释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以其为理论依据与指导,辩证认识技术,对我国当今与今后的技术研究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主要研究马克思的技术本质观以及技术的控制功能。 首先,笔者会深刻阐述马克思的技术思想,特别是马克思的技术本质观。指出技术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或人的本质的体现,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技术的本质是由社会决定的,技术是具有价值负载的非中立力量。 继而,以此为价值观与方法论指导研究技术在当代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中,在统治阶级的作用下所起到的控制作用,指出技术的“三大控制”。“三大控制”分别是技术在传统社会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形成对自然的控制,并在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对人类社会、人化自然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全面控制。藉此批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 最后,笔者阐述技术解放的可能性与条件。指出技术的价值负载是在与社会的互动整合中所形成的,,它不仅体现了技术价值,更体现了技术主体的利益与社会价值取向。因而技术是可以被转化的,技术的转化为其解放提供了可能。在共产主义社会,自由联合的劳动者会使技术经历革命式的改良与抉择,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的弊端大多会被革除,技术会得到解放。
[Abstract]:After the human society entered the stage of world history of free capitalis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gan a great journey. While showing its positive value in development, technology has also become a cancer that causes social problems, endangers personal safety, destroys human settlements and humanized nature. The strong and obvious duality makes it full of uncertainty in the future social development. Marx had a thorough and original view 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pitalist system. Studying, combing and correctly explaining Marx's technical thought, taking it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idance, and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are of great benefi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today and in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Marx's view of the essence of technology and the control function of technology.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will elaborate Marx's technology thought, especially Marx's technology essence view.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technology is the embodiment of human nature or human essence, which is an organic whole with natural and social attributes. The nature of technology is determined by society, and technology is a non-neutral force with value load. Then, under the guidance of values and methodolog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echnology plays a controlling role under the role of the ruling class in the contemporary and even the whole human history, and points out the "three major controls" of technology. The "three major controls" are the control of society by technology i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the control of nature in the period of free capital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of mankind in the society of monopoly capitalism. Humanization of nature and the overall control of human ideology. This is used to criticize unreasonable social systems, especially capitalism. Finally,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possibility and condition of technological liber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value load of technology is formed in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with the society. It not only embodies the technical value, but also reflects the interests and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technical subject. As a result, technology can be transforme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its liberation. In the communist society, the workers of free association will make the technology go through revolutionary improvement and choice, and most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apitalist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will be eliminated and the technology will be liberated.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369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369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4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