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党内学习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0 13:21
【摘要】: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他从群众中汲取知识;在历史中总结经验;从实践中丰富思想,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少奇党内学习教育思想作为刘少奇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现如今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导论首先对刘少奇党内学习教育思想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加强对其党内学习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刘少奇党建思想体系,充实党建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其次,对当前学术界对于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剖析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状况与研究特点,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再次,从选题、内容、结构三个方面,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使人们对于本文的写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最后,采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文献分析法、资料查询法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 刘少奇党内学习教育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党内条件,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适应了广大党员干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迫切需求,对于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缺陷与错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党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反对各种机会主义运动的不断深入以及党员觉悟的不断提升,也为刘少奇党内学习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党内基础。此外,这一思想的形成,也离不开刘少奇本人的主观努力,正是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身体力行的开展各种实践,在实践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才能推动其思想的不断完善。 刘少奇党内学习教育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随着我们党的发展以及刘少奇实践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成熟起来的。因此它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分为萌芽阶段、形成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以及继续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历史分期中,其思想内容是不同的,各种思想观念与思想意识也在变化中不断成熟。然而,刘少奇党内学习教育思想作为一个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又具有承继性与整体性,各种观念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征,构筑了思想的精髓,即:时代性、灵活性、实践性与整体性。 刘少奇党内学习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重新审视与准确界定它的历史地位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其理论内涵与精神实质。刘少奇党内学习教育思想是刘少奇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各种有益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因此它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璀璨结晶。其思想原则对于我们今天,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前进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它从实践中来,最终又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是我们党需要长期坚持的科学指南。对于新时期解决我们党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261.1;A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刚;;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李国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新与旧[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5期

3 郑宏璋;;《列宁论反对修正主义》[J];读书;1960年09期

4 黄安淼;;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J];中国民族;1960年04期

5 管敬绪;马克思战斗的一生[J];江淮论坛;1963年02期

6 云高;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胜利——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3期

7 周维耀;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关键[J];长白学刊;1986年05期

8 李子昭;;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势在必行[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9 高文福;《资本论》没有过时[J];理论导刊;1990年04期

10 劳申;科学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理论品格——《科学社会主义专题讲座》评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7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柄;;毛泽东的《讲话》——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与文艺理论的完美交融[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董瑞华;胡德平;;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拴乾;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N];新疆日报(汉);2001年

2 西安市委常委 杨殿钟;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重要文献[N];陕西日报;2007年

3 曹宣;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N];潮州日报;2007年

4 连小芳邋王健;纲领性文件带领中华民族阔步前进[N];宁夏日报;2007年

5 中共常德市委常委、秘书长 刘明;实践是个大问题[N];常德日报;2009年

6 奚广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的时代高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阮直;经典的阅读[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陇东学院 高新民;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关系[N];陇东报;2011年

9 实习生 王姣玲;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长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政治学所 王一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3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詹乐;我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李双套;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7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舒平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袁启文;论马克思人权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鲍福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评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0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370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9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