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制度现代化思想研究
[Abstract]:Deng Xiaoping, as the cor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leadership, a great Marxist and the chief designer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extremely rich in ideology and theory. Especially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the highest leader of the country, he mad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ystem innovation in various field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made China's system construction move towards modernization step by step. Thus, China's various undertakings to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of the road to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The thought of institutional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ng Xiaoping's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a theoretical system summed up by Deng Xiaoping's profou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 and repeate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It embodie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ideal and reality, science and value. Through the study of Deng Xiaoping's reform practice in various field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theore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important documents and speeches of Deng Xiaoping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the paper sums up the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ystem modernization thought of Deng Xiaoping. The main content, the realization path and the theory characteristic, straightens out the system modernization and the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the economic modernization, the 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ternal relations, as far as possible will Deng Xiaoping's system modernization thought comprehensively displays out. At present, China is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system in various fields of society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step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in-depth study on Deng Xiaoping's thought of institutional moderniz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national system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ional capacity, and thus for the overall realiz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A8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林,潘富国;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要掌握正确的方法[J];理论探索;1998年02期
2 汤亚峰,曹兴田;党员干部要带头学好邓小平理论[J];石油政工研究;1998年01期
3 奚洁人;从总结经验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J];党政论坛;1997年07期
4 高思正;如何将邓小平理论学习引向深入[J];新闻知识;1998年12期
5 朱振强;如何抓好基层的邓小平理论学习[J];学习导报;1998年08期
6 ;扎扎实实地把邓小平理论学习引向深入[J];新长征;1998年09期
7 王文军;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从哲学的高度领会邓小平理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0年08期
8 毛研;缅怀世纪伟人 推进理论创新 《邓小平理论史》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成都举行[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03期
9 杨学义;历史选择了邓小平理论[J];四川财政;1997年10期
10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J];四川统一战线;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桂斌;;论中国企业制度现代化中的矛盾[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2 李华;;邓小平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探讨[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8 黄裳裳;;人文关怀:马克思文化批评的反思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丽华;;机器——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读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赵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种新阐释——理想和现实的结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2 张小儒;再说“羡慕马克思”[N];光明日报;2004年
3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记者 晓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巴黎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6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7 肖德安;做终身“学习型”的人[N];中国人事报;2006年
8 伍俊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N];学习时报;2007年
9 凌河;“雷锋”还是要讲[N];解放日报;2008年
10 宫希魁;重温马克思的“流动人口”说[N];经济参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政敏;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孝猛;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张学凤;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庞柏林;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李晓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许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宋军;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9 欧健;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攀;邓小平的制度现代化思想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2 邓婷婷;论邓小平的理想观及其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颖;论邓小平的人本思想[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4 武凌云;邓小平利益观及其当代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月婷;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汪空;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及其时代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7 何梦茹;邓小平民主政治建设思想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朱明星;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9 张新珂;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初探[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10 王小丽;毛泽东邓小平决策方法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1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37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