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两个进程”、“两极相联”、“双重使命”——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与殖民地关系理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6 15:47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与殖民地关系的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文明的两个进程"理论、"两极相联"理论和"双重使命"理论。资产阶级用先进的工具和野蛮的方式将半野蛮、野蛮民族"纳入"资本的"文明"进程,但资产阶级也同时在被迫接受东方落后民族的先进的道德文明的洗礼。否则,资产阶级同样也难以继续生存下去。这两个"文明进程"是同时进行的。东方落后国家从那时开始就被迫进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之中,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在一段时期内因西方殖民体系的罪恶性而仍然试图拒斥这个世界体系,但客观上已经不容许了。同样,西方殖民主义把东方落后国家作为其原料供应地和先是商品后是资本输出的市场,并且越来越依赖于这种市场。在这种"两极相联"状态下,殖民主义一方面要摧毁殖民地国家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但为了自身的发展,又不得不对殖民地国家进行必要的建设。结果,在殖民主义履行的"双重使命"下,殖民地国家的社会经济变得更加畸形。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theo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ism and colon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he theory of "two processes of civilization", the theory of "bipolar connection" and the theory of "dual mission". The bourgeoisie uses advanced tools and barbaric methods to bring the semi-savage and savage nation into the process of "civilization" of capital,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forced to accept the baptism of the advanced moral civilization of the backward nations in the East. Otherwise, the bourgeoisie will also find it difficult to survive. These two "civilizational processes" are going on at the same time. Since then, the backward countries of the East have been forced into the western-dominated world system, and some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have for some time tried to reject the world system because of the evil nature of the Western colonial system. But objectively it is no longer permissible. Similarly, Western colonialism used the backward countries of the East as its raw material supply and markets for capital exports, first commodities and then capital exports, and increasingly relied on such markets. In this state of "bipolar connection", colonialism, on the one hand, wanted to destroy the original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s of colonial countries, but in order to develop itself, it had to carry out the necessary construction of colonial countries. As a result, under the dual mandate of colonialism, the social economy of colonial countries became even more deformed.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家馨;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研究[J];世界历史;1997年02期

2 俞良早;;马克思主义关于东西方国家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7期

3 叶险明;;马克思思想发展逻辑研究中的一个“问题源”——马克思关于英国殖民主义作用的看法及其变化的过程和深层原因[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2 陈芳;;清末留日学生与地方督抚间的政治博弈——以留日陆军士官生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3 郭卫东;;释“北洋”[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4 刘磊;《月明和尚度柳翠》源流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李慧娟;房岩;姜雪;;民国初期“重商轻农”思想的危害[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7 章征科;晚清中央政治权威丧失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孔令芹;;浅析传教士的“上层路线”与耶儒对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王桂山;殖民主义问题研究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丽;;李R既恕按蠛有∷怠敝械摹跋执盵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王国庆;;试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本质[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郝明工;;世纪文学的中国命名——关于“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若干思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更生;;颜元与洛克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6 唐克敏;;袁世凯与中国资本主义[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7 赵立彬;;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20世纪上半叶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8 陈振昌;;关于以“现代化”构建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问题[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郑镇;;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人文思想的嬗变[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10 郭汉民;;论清末两大主流思潮及其相互关系[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秀萍;明清茶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首婧;黑龙江当代人文精神与价值观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郭玲;基于复杂性范式视角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管宏平;常德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年)[D];湘潭大学;2010年

6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周婷婷;西风东渐与都市主流服饰文化变迁(1898-1927)[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家祥;;马克思历史进步评价尺度理论的历史考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东;贾向云;;马克思晚年哲学创新的思想升华——从唯物史观到世界史观[J];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3 杭聪;;马克思“双重使命论”新探[J];理论月刊;2009年02期

4 俞良早;;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双重使命”的理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5 叶险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杭聪;;马克思“双重使命论”新探[J];理论月刊;2009年02期

2 杭聪;;马克思“双重使命论”再认识[J];唐山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前沿关注[J];人民论坛;2008年20期

4 王晴;张义成;盛景军;;马克思论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J];科技信息;2009年17期

5 张玉华;王艳芳;;浅析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9期

6 黄大荣,张志;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7 林被甸;;“双重使命”与依附论[J];北大史学;1995年00期

8 范明水;;解读的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9 蔡文静;刘伟利;;双重使命聚一身[J];江淮法治;2013年07期

10 高寿平;马克思论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J];六安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柳建辉;;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现代化的双重使命[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邹汉青 通讯员 楚宗山;肩负起改革实践者和护航者双重使命[N];湖北日报;2013年

2 冬韵;“十一五”:深化改革肩负双重使命[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柴俊勇;面对双重使命 唯一出路改革[N];联合时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胡欣欣;上海自贸区负双重使命 “不需要走得太慢”[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5 记者李新安;履行双重使命 提高维护安全稳定能力[N];伊犁日报(汉);2011年

6 方云静邋张静;履行好培养团干部青年人才双重使命[N];新疆日报(汉);2007年

7 本报驻南非记者 倪涛;“气候智能型农业”肩负双重使命[N];人民日报;2013年

8 许柏林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双重使命的担当[N];中国电影报;2011年

9 记者 李德模;锤炼过硬素质 履行双重使命[N];边防警察报;2013年

10 卢旭升;军人代表的双重使命[N];检察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2402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402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