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保守主义挑战的回应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situation in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Marxism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s, including cultural conservatism. In the 1930s and 1940s, what was the problem of China at that time, why did it arise and how to solve it, and even how to deal with the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Cultural conservatism, represented by standard cultural school, poses an indirect but fundamental challenge to the practice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o this end, early Chinese Marxists made a positive response. From the way of response, it is reflected in three types: indirect response, direct response and complete response.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response,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re as follows: applying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 at that time, emphasizing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ary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and includ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social problems of China; In the practice of Marxist Sinicization, we shoul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a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way, and advocate to "subla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y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These responses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scientific truth of Marxism (or Sinicized Marxism) and enhance the practical legitimacy of Marxism's Sinicization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近现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论战研究”(2014M551430),项目负责人:朱庆跃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闾小波;文化救国论——中国人一个世纪的梦[J];江汉论坛;1989年09期
2 李承贵,江泰然;“中体西用”与“体用不二”──近代两种中西文化结合模式之比较[J];上饶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3 李白鹤;;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4 高惠珠;;自由: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春风;;近80年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论战研究状况综述[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2 尹慧慧;《故事新编》: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丰碑[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3 陈红旗;左翼文艺界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和批判[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4 姚桓,肖纯柏;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及其历史意义[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高云书;;中国现代期刊编辑的先行者——论茅盾主编《小说月报》期间的编辑思想[J];编辑学刊;2012年04期
6 王效;;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观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夏子;解构与颠覆: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轨迹[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韩晗;;“遗失的美好”——以《}\茜》月刊为核心的史料考辨[J];长江论坛;2011年03期
9 李遇春;;论茅盾建国后的旧体诗词创作[J];长江学术;2008年04期
10 何艳华;;对李健吾印象式文学批评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迟爱萍;;关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若干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方忠;;论五四至二十年代中国散文的艺术转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3 王中忱;;亚非作家会议与中国作家的世界认识[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4 罗检秋;;西潮冲击下晚清汉学的调适与演进[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5 苏奎;姜子;;启蒙语境下的形象选择——从茅盾笔下的两组形象谈起[A];茅盾研究(第九辑)[C];2005年
6 陈桂良;;论读者意识在主体写作与编辑工作中的作用——《小说月报》的改革研究[A];茅盾研究(第九辑)[C];2005年
7 马利安·高利克;马浩叶;;青年茅盾和对加百利·邓南遮的第一篇中文研究——对中国文学颓废的探求[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8 苏敏逸;;政治理念与小说形式的结合:论《子夜》模式[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9 欧家斤;;最早的党员作家沈雁冰忠诚党的事业论[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10 商昌宝;;理想蓝图与现实世界:茅盾构想与遭际的新中国[A];茅盾研究(第12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6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7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瑛祜;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D];北京大学;2011年
10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慧;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当代启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曾鹏辉;论胡绳早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接受与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永胜;何炳松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林;吴晗史学思想的述论[D];安徽大学;2011年
5 于颖;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艳;20世纪80年代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与反思[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8 刘冬蕊;章学诚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常楠;太平天国文化语境中的金和诗歌创作与接受[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许华卿;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文喜;;论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视野[J];学术月刊;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存凯;马征;;九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论争简述——兼论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内核[J];理论导刊;2005年12期
2 王金玉;;文化保守主义与多元现代性[J];唯实;2007年Z1期
3 薛涌;;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斥当代“大儒”蒋庆[J];理论参考;2007年07期
4 薛涌;;什么是蒙昧?——再评读经[J];理论参考;2007年07期
5 张晓红;梅荣政;;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影响[J];学习论坛;2010年04期
6 孙春晨;;文化保守主义与道德相对主义[J];人民论坛;2011年01期
7 朱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问题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8 刘佳;仝夏蕾;;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6期
9 刘佳;武侠;;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10 沈跃龙;;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评析[J];传承;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剑锋;;陈三立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略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陶东风;;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兼论全盘西化与文化保守主义[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3 方克立;;要注意研究九十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4 雷龙乾;;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价值:现代化怀疑论辩驳[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国华;背诵、经典与文化保守主义[N];南方周末;2004年
2 南开大学法学副院长、教授 侯欣一;法治建设中的文化保守主义[N];深圳特区报;2013年
3 陈良咨;为文化保守主义号脉[N];中国审计报;2003年
4 ;激进与保守: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两翼[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金雁;俄罗斯“文化保守主义”之路[N];经济观察报;2012年
6 姚博;满大街跑猪的巴黎[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7 李喜所;推荐一本“会思想”的思想史[N];光明日报;2008年
8 ;关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笔谈[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侯杰 林绪武;开拓研究新领域[N];人民日报;2003年
10 金雁;革命为什么不可轻言[N];南方周末;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永建;民族主体的坚守与高扬[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琳;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勇翔;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郝金枝;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新文化精神[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林白;论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梁亚娟;论当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D];清华大学;2006年
5 贾晓珍;现代英国文化保守主义文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亚雄;中国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7 程小珊;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合理性及负面效应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杨梅;中国现代化文化立场的哲学反思[D];苏州大学;2008年
9 张立波;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引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10 刘重庆;后“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及相关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45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44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