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德的“自在之物”到黑格尔的“事物自身”——马克思“物化”概念的一次哲学史溯源

发布时间:2019-05-31 03:04
【摘要】:马克思使用的两个"物化"概念分别由"Ding"和"Sache"这两个德语名词衍生而来,而康德与黑格尔对这两个词的使用折射出德国古典哲学对"物"的转折性理解。康德改写了传统认识论对"物"的定义:物(Ding)不是外在于主体的纯然客体,而是理性建构出来的认知对象。而黑格尔阐明了静观的对象之物(Ding)向实践的关系之事物(Sache)的辩证发展过程,为马克思解析现代经济实践中的物化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不仅批判了经济现象层面的物化(Verdinglichung),更揭示了其背后生产关系本质的事物化(Versachlichung)。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516.31;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森林;;物、物化、物象化:马克思物论的新认识[J];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07期

2 平子友长;李乾坤;;“物象化”与“物化”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杨慧民;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优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黄振地;;论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中“自我意识”概念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尹慧峰;;论康德的对象概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9 高盈;;哲学与科学关系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王会丽;;科学与非科学标准的论争——康德“普遍必然有效性”与波普尔“可证伪”思想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灏;;没有经验支持,陈述如何为真?——论分析陈述特有的证实方式[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夏莹;;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批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观念批判辩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许健;;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8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任春强;刘秦闰;;论A版演绎中的想象力[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89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489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8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