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生活”概念
[Abstract]:The concept of "life" constitutes a unique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Marxist philoso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philosophy, the concept of "life" has multiple essential regul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philosophy, Marx's concept of life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bstract life to real life, from isolated life to all-round life, from evading life to facing life directly, which shows the uniqu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of lif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直面生活本身——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10FZX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福民;;论马克思哲学的日常生活维度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2 高清海;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开放时代;1995年06期
3 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与构建文化哲学——论世纪之交哲学理性的位移和发展趋向[J];求是学刊;2000年01期
4 唐魁玉;解保军;;论“生产”与“生活”和谐互动的社会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运行说的辩证诠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12期
5 陈曙光;;“小同大异”:马克思人学与费尔巴哈人学的存在论分野[J];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02期
6 孙正聿;本体的反思与表征——追问和理解哲学的一种思路[J];哲学动态;2001年03期
7 崔唯航;;马克思生活观的三重意蕴[J];哲学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家华;谢志燕;;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邹兴明;回归生活世界之路——重返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生活世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李雪萌;张慧君;;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论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变革[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杰;张鹏超;;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侯继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中的“物”[J];沧桑;2008年06期
6 周德新;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叶兴艺;傅育;;正·义·的·社·会·性·阐·释[J];桂海论丛;2005年06期
8 迟艳杰;;论直观教学原则的现代三重意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4期
9 张景荣;;要重视和加强公民日常生活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13年05期
10 赵恩国;李昕昌;;中国梦:共同生活理想的伟大实践[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兰;普列汉诺夫与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崔振成;现代性社会与价值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铁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文君;哲学的觉解[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国富;现实的历史的有限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如;马克思的生活观和中国模式的生活观想象[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惠芬;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耿飞飞;小学3-5年级数学教学中两个世界合理性关系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渊基;论哲学咨询的功能[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刍议[D];辽宁大学;2011年
6 许泽洪;再析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侯彦明;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璇;浸润日常生活关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三峡大学;2010年
9 孟祥儒;李泽厚“西体中用”思想探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孙秀红;梅茹耶夫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的社会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的再诠释[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2 王福民;;论马克思哲学生活观的理论支点[J];哲学研究;2005年12期
,本文编号:2515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51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