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8 05:43
【摘要】:中国社会主要由农民组成。毛泽东认为,在这样的国家里,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首要意义的是解决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说到底是改造农民,从深层来说就是解放农民,包括从经济上、政治上和精神上的改造与解放。本文梳理了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的来源,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与思想文化角度阐释了他改造农民的具体思想,归纳了其历史价值,并根据现实的发展,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价值。在渊源部分,具体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尤其是农民改造理论、文化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角度来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的阶级,但是人数少需要农民阶级的支持,同时也会给具有落后又革命的二重属性的农民以方向指导。对落后的农民阶级进行思想与经济基础的改造十分必要。恩格斯晚年认为小农合作化是解放小农落后生产方式的唯一途径,教育和引导是解放小农思想的必然路径。不同时期,列宁针对本国实际采取了不同的改造小农的策略。对于小农的改造,列宁总结说一定要有耐心,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利用经济手段改造小农,同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改造小农;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看,以墨学为主的底层民众文化,中国传统农民文化的双重属性是毛泽东重视农民问题、改造农民的重要渊源;从实践角度来看,近代国民性改造实践,使毛泽东认识到国民的劣根性以及思想启蒙和改造的重要性。在革命实践中对农民的认识与分析是毛泽东提出农民改造的直接动因。在经济文化视角部分,从土地革命角度来看,土地是解放农民的物质基础,土地革命是发动农民的具体手段。在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后,应该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革命热情,并且用法律手段保护这种权益。同时,赋予并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所有权,能否发动与解放妇女是决定革命成败的重要一环;从农村合作社角度来看,小农经济是一种小生产经济,无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它都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是一种旧的生产方式的残余,为此,合作社是发动农民的有效形式。首先,通过合作社可以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在经济上组织农民。其次,通过合作社可以在思想上教育农民,培养农民的集体主义精神,改良农村社会风气;从物质利益角度来看,给予农民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是取得农民认同的基本条件。同时,关心农民生活,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是树立共产党人革命为人民的直接形式。在政治文化视角部分,从革命斗争角度来看,毛泽东认为革命斗争是解放农民的唯一出路,为此,无产阶级政党应到农村去发动农民。鉴于农民成分复杂的状况,应该给绝大多数农民标定带有“革命”色彩的阶级成分,它通过每一个人阶级成分的确定,有效地培养了广大农民的阵线意识和归属心理,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对于革命的趋同,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数量巨大的支持者和同盟军。在斗争中,应注重革命先进如党员、先进分子以及军队对农民的引导作用:从革命组织的角度来看,首先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发动农民,其次要建立农民协会发动农民;从革命政权的角度来看,共产党应注重从革命向政权的逻辑演变,建立乡村农民政权,发动农民参与政权维护自己的利益,通过政治参与提高其革命意识。当革命向纵深发展,有了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时,乡村农民政权应向工农民主政权演进,对工农劳动群众实行非常宽泛的革命民主主义,这样才能持续保持农民的革命性。在思想文化视角部分,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看,农民出身的党员不能和农民混同,建设农民成分为主的党对中国革命的作用极为关键,所以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首要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农民党员的头脑。同时,毛泽东也很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农民成分为主的军队和广大农民,通过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念、革命必胜理念和共产主义启发其革命意识;从文化教育来看,毛泽东结合农村斗争实际,以迎合农民心理为标准,从多种角度如正规的学校教育与非正规的社会大教育的形式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教育和军事教育;从传统文化来看,作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政治家,他注重以传统农民习惯如传统文化心理、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来迁就农民,促进农民革命。同时,他对传统文化如农民起义、传统剧目进行了现代化的转换,加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成分和现代的内容,大大启发了农民的政治思考。在价值意义方面,从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的历史价值来看,它在理论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农民改造思想的开拓与创新,如强化了农民改造的非强制性原则,提升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扩大了农民改造的主导力量,首创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农民学习的原则。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民改造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农民改造的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41;D4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育之;听毛泽东谈哲学[J];北京党史;2003年06期

2 郑林华;;毛泽东和党的其他早期领导人与墨家思想略论[J];党的文献;2009年03期

3 文斌;邓海平;;秋收起义前后毛泽东改造农民及武装建军思想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6期

4 温锐;农民平均主义?还是平均主义改造农民?——关于农村集体化运动与中国农民研究的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严小龙;;恩格斯列宁论对待农民的态度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6 呼志慧 ,李安兰;毛泽东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思想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7 文东升;;试述我国改造小农生产方式的基本经验[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田子渝;青年毛泽东与德国近代哲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陈晋;从农村文化到苏区文化——革命家毛泽东的文化探索[J];湖湘论坛;2002年02期

10 谭献民;论马克思主义新人学说中国化的两次飞跃[J];科学社会主义;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邓运山;现代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改造思想及实践研究(1921-1937)[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永久;科学发展观视域内“农民观”的跃迁[D];安徽大学;2011年

2 卢明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3 孙改丽;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宋美洁;农民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契合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15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515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