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对青年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1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人本思想的起点与独特之处,通过回顾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进程,,理清德国古典哲学内在发展脉络,寻求马克思的理论来源,探明马克思如何回答德国古典哲学遗留的问题——马克思如何回答贯穿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进程主客体关系和实践两条主线问题,以及马克思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再次,通过研究青年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用实践的方式回答主客体同一的问题;最后,申明马克思理论“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论落脚点,重申马克思理论在中国化进程中的“以人为本”的时代诉求,回应工具理性时代,人们笼罩在消费文化下的生活、生产异化的现象,回归“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调的社会发展方向。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是对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进行阐发;第二部分是对德国古典哲学主客体同一完成的逻辑梳理,重申人的地位,包括:康德哥白尼式哲学革命、自我与非我、同一哲学、实体即主体四个部分;第三部分是阐述青年马克思劳动实践观的树立,以及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实践思想,包括: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实践思想,以及《德法年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逻辑思路,以实践的方式回答德国古典哲学遗留的主客体统一的问题;第四部分是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包括: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阐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是人的本质。第五部分是结束语,重申马克思理论在中国化进程中的“以人为本”的时代诉求。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
本文编号:2584575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然;;西方哲学史中的实践范畴[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李玲;;古希腊哲学中实践范畴的人本价值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3 肖海霞;周伟;;马克思完成“两个转变”——《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思想[J];法制与社会;2011年01期
4 徐承英;《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费尔巴哈的超越[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张金录;康德“人是目的”命题浅析[J];前沿;2004年10期
6 陶莉;论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7 李志恒;从主客体关系上把握和理解哲学基本问题[J];求是学刊;1988年04期
8 刘元根;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演绎[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汤建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的真实含义[J];唯实;2007年02期
10 王东,刘军;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外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584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58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