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交往异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23:44
【摘要】: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是对人类交往实践活动的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历史的把握。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角下发现,人类交往历史发展至今,网络交往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成为一个全新方式、形成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活状态,人们对网络形成的普遍依赖越来越强,甚至离开网络寸步难行。在网络交往这种新的交往形式下人的交往依然存在异化状态。本文努力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呈现这样一种网络交往异化的表现以及尝试揭示其实质,试图通过分析这个现象,作出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反思和现实批判,从而引起主体人的必要警惕和重视,来防止完全陷入一种被网络这样的交往媒介、交往客体所掌控的状态。本文在导论中涉及了选题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以及国内外关于交往、异化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解析了交往的特征、引出网络交往的由来,界定了网络交往的概念,点出了网络交往的新特质。第二章解读了网络交往异化相关的理论依据,阐明了异化的起源与演变,阐述了交往异化理论,梳理了异化、交往异化以及网络交往异化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三章主要是从哲学层面反思了网络交往异化的表现及实质,进一步分析了网络交往异化对人社会性实现的影响。第四章主要肯定了网络交往媒介的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角下扬弃网络交往异化的探索途径,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价值指向,以及当代青年在“交往普遍化”中的职责担当。对网络交往异化的哲学思考,有利于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实现交往主体之间的自主性和平等性,最终向着共产主义的目标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A811;C913.4
本文编号:2609734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A811;C9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立新;;《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J];现代哲学;200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解镇荣;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交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刘绮;网络交往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丰富与拓展[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白连立;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的哲学思考[D];湖北大学;2013年
4 唱双惠;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平;网络交往与人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宝善;论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调控[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7 付丽;理想网络交往方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良敏;网络交往功能与异化消解[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欧英利;网络交往中的道德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09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6097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