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阈下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
发布时间:2017-03-26 02:1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视阈下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时期以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开始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并且日趋两极分化。农业的主导地位虽然被取代,但是基础地位无法动摇,因而统筹城乡发展开始成为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大发展时期以来的历史命题。统筹城乡发展即是指工农、城乡关系由城乡分割逐步走向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城乡分离与对立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社会最终将会走向城乡融合的思想,并对未来社会的城乡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自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城乡分离、融合理论以来,各个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城乡关系这一命题进行了不断地实践和创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情,不断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发展思想,探索解决中国城乡发展问题的解决思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思想体系。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学说为理论基础,毛泽东的城乡兼顾思想为理论先导,以邓小平时期的时代条件为背景,全面梳理了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的演变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针对我国城乡发展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揭示了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基础,提炼了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意义,为今后我国处理城乡发展问题,改变城乡二元化的结构,重新确立工农业与城乡的发展关系,推动城乡经济不断发展,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 工农业发展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F320;A811;A8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和评价11-18
- (一)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11-12
- (二) 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中国化研究12-13
- (三) 邓小平的统筹城乡发展思想13-18
- 三、 研究思路、写作方法和创新点18-21
- (一) 研究方法18-19
- (二) 总体思路19-20
- (三)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20-21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21-32
- 一、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城乡对立、分离、融合理论21-26
- (一) 城乡的分离与对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21-23
- (二) 城乡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23-26
- 二、 列宁消除城乡对立的思想26-29
- (一)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城乡对立的必然性26-27
- (二) 列宁关于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融合进程的思想27-29
- 三、 斯大林的城乡发展思想29-32
- (一)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相辅相成29-30
- (二) 建立工农联盟,消灭城乡和工农的对立30-32
- 第三章 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32-46
- 一、 毛泽东的城乡发展思想是理论先导32-35
- 二、 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35-36
- 三、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36-37
- 四、 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37-39
- (一) 邓小平阐明了四个现代化的辩证关系38
- (二) 邓小平指明了推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38-39
- 五、 长期革命与建设的经历是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实践基础39-46
- (一) 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经验积累时期40-43
- (二) 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思想逐渐成熟43-46
- 第四章 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46-72
- 一、 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布局46-58
- (一) 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46-48
- (二)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48-50
- (三) 提倡共同富裕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50-54
- (四) 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54-58
- 二、 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58-63
- (一) 重视落脚“三农”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58-61
- (二) 大力支持乡镇企业,走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61-62
- (三) 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62-63
- 三、 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的保障措施63-72
- (一) 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城乡经济改革政策63-66
- (二)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分配制度66-69
- (三) 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69-72
- 第五章 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72-83
- 一、 理论意义72-75
- (一)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72-74
- (二) 夯实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74
- (三) 推进了中国特色城乡理论不断创新74-75
- 二、 实践意义75-80
- (一) 为新时期我国城乡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经验75-77
- (二)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统筹”的宏观调控措施77-79
- (三) 推进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79-80
- 三、 当代启示80-83
- (一) 城乡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80-81
- (二) 始终坚持以“三农”问题为根本81
- (三)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81-82
- (四) 城乡经济发展要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82-83
- 第六章 结论83-85
- 参考文献85-88
- 后记88-8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薛晴;刘俊英;;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与我国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J];改革与战略;2012年01期
2 奚建武;;邓小平城乡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诉求[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石玉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及其启示[J];经济学家;2005年06期
4 马丽群;;邓小平的城乡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期
5 付春;;邓小平先富共富理论对解决当前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的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06期
6 彭晓伟;林伯海;;邓小平的城乡互动思想及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04期
7 汪晓莺;;毛泽东城乡学说的思想方法审视[J];社会科学家;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蓝文权;邓小平城乡关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视阈下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6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