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10:20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早期的成熟之作,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合著《神圣家族》之后,又一共同撰写的最杰出著作。《形态》有四十多万字,仅次于《资本论》的篇幅,分两卷:第一卷是“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第二卷是“对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在《形态》第一卷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以往哲学家的哲学理论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唯物史观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的“扬弃”是《形态》重要内容。他们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出发点和前提、历史发展动力、历史目的等问题,特别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即他的历史观缺乏感性活动和历史思维,找不到正确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可行的路径。在他们集中批判中,唯物史观作为有力的武器,被阐述出来,即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条件、生活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内容。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现实的个人”及其进行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即劳动实践活动,这也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在“现实的个人”的劳动实践中,形成了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状况,由此阐述生活和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他们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生产力及其发展决定分工和分工的发展,分工决定所有制,决定人们的社会关系,随着分工的发展,所有制(即社会形态)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形式等观点。他们这样在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建立了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理论思想。在《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制定的唯物史观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形成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整个哲学史上的意义也是非凡的。唯物史观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哲学思想的创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那个时代所进行的奋斗努力及其他们身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理论精神永远散发着不为岁月所湮灭的时代光芒。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淑贞;;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J];教学与研究;2015年12期

2 袁杰;;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视域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J];社会科学家;2015年10期

3 康渝生;胡寅寅;;走向“真正的共同体”: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J];理论探讨;2015年04期

4 郭相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解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学术论坛;2015年06期

5 张永庆;;现实的个人概念的生成逻辑及理论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现实的个人辩证法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汪信砚;程通;;马克思为什么说共产主义不是“理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中马克思一段增补的重新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7 冯景源;;唯物史观形成史研究及其意义[J];东南学术;2013年02期

8 聂锦芳;;重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价值[J];学习与探索;2012年04期

9 孙云龙;;《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生活概念探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姚元军;廖嘉;;改革开放以来《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述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681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681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5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