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1;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红宇;;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实现的革命性变革[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5年01期
2 郑秀芹;毛维国;;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建设;2018年06期
3 孙振宁;;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看五大发展理念[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02期
4 杨烁;孙迪亮;;列宁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实事求是;2019年03期
5 闫媛媛;;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6 郑秀芹;毛维国;;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绥化学院学报;2018年12期
7 由叶蕾;;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J];学理论;2016年12期
8 朱丹丹;;浅谈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当代价值[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06期
9 周建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01期
10 舒永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西部乡村治理[J];兰州学刊;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韩军;;疏通社会有机体微循环促进政通人和——以凤冈县“四直为民”为例[A];以人民为中心——凤冈县“四直为民”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C];2017年
2 王西华;;中国梦和社会系统的涌现机制与和谐社会的非线性构建[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周建超;;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中国道路[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4 林坚;;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探微[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张发钦;;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解读[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4卷第2辑[C];2014年
6 和丽蓉;;和谐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7 刘沛妤;;“新常态”的概念演进与学理支撑[A];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2015)[C];2015年
8 胡曙虹;;江西省城市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坚;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N];学习时报;2007年
2 高天琼 贺祥林;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6年
3 殷叙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N];学习时报;2006年
4 马俊峰;从社会有机体角度理解社会生产力[N];人民日报;2004年
5 北京大学教授 王东;关于科学发展观之哲学基础的几点理解[N];北京日报;2007年
6 邓伟志;和谐不是“无差别境界”[N];学习时报;2006年
7 陆贵山;创造和谐文化 建构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6年
8 陈熙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飞跃[N];文汇报;2006年
9 孟庆艳 张涛 张龙海;长期的历史任务 重大的现实课题[N];沈阳日报;2006年
10 严若森;现代公司的弊病[N];经理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吕志青;双向开放的战略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
3 温泉;价值论视阈中的马克思正义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4 曾红宇;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朱聪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当代解读[D];东北大学;2012年
6 刘丽伟;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福利国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雅慧;现代化进程中腐败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肖燕飞;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武伟;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D];安徽大学;2019年
2 李奇;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当代社会建设[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3 曹蓓蓓;《资本论》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18年
4 崔欣月;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7年
5 申川;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6 袁航;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远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唐开鹏;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马艳;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彭先兵;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新探[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8年
,本文编号:2687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68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