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3-29 02:0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然观是人类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当人类科技进步、生产力巨大发展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人类的自然家园也遭受严重破坏,出现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就需要人类理性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遭遇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我们的重要目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虽然没有使用过“生态”术语,但从其丰富的自然观思想中反映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本质上是一种生态自然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其相关理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本文结构为导言、四章节和结束语。导言部分主要写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追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形成过程。通过探寻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萌芽、形成、发展等历史轨迹,展现其思想的丰富性、系统性、深刻性。第二章主要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特色,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做出系统的梳理和阐释。第三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当代发展,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基本观点。第四章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借鉴和现实意义,分别从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我们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供方法论指引两个视角阐述。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得出: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有人对自身认识不足,人对自然认识不足,甚至是人类文明建设还不成熟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不够等。但究其根源是社会制度问题,制度不同导致——所有制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分配方式不同,反映出人和社会的关系不同,人的本质属性也不同。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即是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错综复杂关系的根本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国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生态理念开启了新的篇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自然观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X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7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二、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3-14
  • (一) 解决的问题13-14
  • (二) 研究的理论意义14
  • (三) 研究的实用价值14
  • 三、论文创新点14-15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15-17
  • (一) 研究思路15
  • (二) 研究方法15-17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发展历程17-26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17-20
  • (一)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自然观18-19
  • (二) 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机械主义自然观19-20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发展过程20-26
  •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萌芽20-22
  • (二)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形成22-24
  • (三)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发展24-26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内容和理论特色26-37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内容26-35
  • (一)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6-28
  • (二) 实践: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纽带28-30
  • (三) 人与自然异化的资本主义根源30-33
  • (四) 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33-35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特色35-37
  • 第三章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37-45
  • 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37-40
  • (一)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状37-38
  • (二) 生态学新学科的兴起38
  • (三) 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38-39
  •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来源39-40
  •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40-45
  • (一) 指出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40-41
  • (二)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技术非理性运用做了批判41-43
  • (三) 对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观从价值观层面做了批判43-45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45-52
  • 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45-46
  • 二、为我们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供方法论指引46-52
  • (一) 要树立科学实践观46-48
  • (二) 要树立低碳生活观48-49
  • (三) 要树立绿色消费观49-50
  • (四) 要树立环境道德观50-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6
  • 后记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关系之我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2 吴汉平;;生态自然观与中国的现代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解保军;知识经济与“绿色生态自然观”的确立[J];学习与探索;2001年03期

4 宋开元;杨文选;杨艳;;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4期

5 唐晓勇;;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2期

6 努力曼·依米提;;维吾尔习俗中的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3期

7 黄斌;;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J];理论探索;2010年01期

8 张维新;;《淮南子》的生态自然观及其现代启示[J];前沿;2010年09期

9 刘珊;;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10 黄斌;;论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亚娜;;俄罗斯生态自然观的发展历程及自然资源保护政策[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英;;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初探——读《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3 张明国;;生态自然观:面向生态危机的新自然观[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培军;王国领;;科学审美视域下生态自然观[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大俊 庄道永(河海大学);生态自然观:现代水利的发展理念[N];中国水利报;2009年

2 侯远长;树立生态自然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昭元;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2 胥诺;生态自然观在成都市青羊宫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周慧;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4 刘璐;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当代价值[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6年

5 郑康宁;协同进化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建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宗小楠;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与意韵[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7 刘慧;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郭丽仙;马克思自然哲学中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在中国的当代价值[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苏慧;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刘真真;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中国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D];新乡医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3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