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早已有之,很多学者都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不过,真正意义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概念是在2007年。这一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在国内开展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和普及活动。尽管此时说的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过当学术界在研究党的十七大报告时,则直接去掉了报告中的“当代”二字,使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一直到2009年,党中央也开始在文件中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三化”进程,也就是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从此,作为一个明确的科学命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我国被正式提出,并立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成为我党建设思想道德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为线索,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具有的特点。 首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启蒙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基础性,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扫盲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普及的奠基性。在传播的基础性里主要论述传播的方式,内容以及范围这三个方面,得出这一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具有基础性特征,而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具有扫盲性的特点——在根据地开办扫盲班。这一时期编辑出版了一批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普读物,为以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运动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通过展开一系列的政治群众运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得马克思主义传播更具广泛性,马克思主义教育展示文化普及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普及性是政策获得推进的主要方式。这一时期,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具备了在全国范围内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条件,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经验,以开展不同主题的政治群众运动为推力,采取开办扫盲班,开办文化学习夜校,工农干部速成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是通过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方针政策来进行的。党所制定的方针政策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于中国实际之中的产物,于是宣讲、阐释、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就是在面向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普及。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建设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生活性,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热点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普及的发展性。这一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更多的和民生政策方面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越来越贴近民众生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道理的大众化阐释,特别是以传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题内容。 最后,比较分析上述几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探寻其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得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共性特点就是融入群众的社会实践,突出党的中心工作,,提升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整体性与分层性相结合。差异性特点则是从受众对象、手段方法、内容、语言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讨论的,得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推进的过程中,总是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关键词】:不同历史时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9
- 第一章 导言9-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9-12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1.4 论文创新点13-15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启蒙性特点15-23
- 2.1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基础性15-19
- 2.2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扫盲性19-20
- 2.3 马克思主义科学普及的奠基性20-23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性特点23-31
- 3.1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广泛性23-27
- 3.2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文化普及性27-29
- 3.3 马克思主义科学普及的政策性29-31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建设性特点31-37
- 4.1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生活性31-33
- 4.2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热点性33-34
- 4.3 马克思主义科学普及的发展性34-37
- 第五章 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点比较37-45
- 5.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共同性特点37-40
- 5.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差异性特点40-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共产党员形象的思考[J];党建;1988年08期
2 潘多拉;;进退之际谈改革[J];新民周刊;2013年02期
3 本刊编辑部;新起点 新目标 新气象[J];石油教育;2003年02期
4 王锦榕;;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2008年06期
5 齐卫平;;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J];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07期
6 李韬;林经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J];红旗文稿;2013年08期
7 毛泽东;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J];湖南师院学报;1977年04期
8 顾宝孚;;对我国新时期特点的一些认识[J];理论学习;1981年04期
9 张振华;;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背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J];学习与研究;1991年06期
10 郭桂荣;谈谈发挥政策的整体效应问题[J];长白学刊;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光召;;前言[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任健美;王尚义;刘彩英;;山西省历史时期洪、旱灾害统计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阙维民;;杭城古桥梁——历史时期杭城水利的晴雨表[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4 李世温;;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汪育才;;轮机技术的软科学化[A];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文摘及学术会议论文目次汇编(1990—1991)[C];1992年
6 毛军;;十七大精神的七大亮点[A];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讨论会文集[C];2008年
7 陈业新;;秦汉时期北方生态与民俗文化[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8 吴文涛;;门头沟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9 黄乐琴;;鲁迅与城市文明[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10 郭建军;;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春(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阐释中国历史时期动物地理变化的力著[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齐卫平;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N];人民日报;2013年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N];人民日报;2013年
4 记者 吴月玲;本报组织专家研讨不同历史时期文艺作品中的共产党员形象[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主任 齐彪;“两个不能否定”的重大政治意义[N];光明日报;2013年
6 刘月f;论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白雪峰;留住浓浓的乡愁[N];山西日报;2014年
8 ;论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N];湖北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李小莹;《中国百年音乐史话》再现音乐百年历程[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记者 陆学进 毛雨森;抓重点求实效创特色讲和谐[N];南通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弘毅;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姚文波;历史时期董志塬地貌演变过程及其成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宁科;黑河下游历史时期人类活动遗迹的遥感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馗;历史时期人们对熊类的认识和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浩宇;基于多学科手段的历史时期垦殖绿洲重建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米晋华;历史时期阳泉盆地中心城市的转移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钟春来;历史时期长江三峡主要农作物的嬗变与分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晓丹;历史时期温州城市的形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06年
6 唐丽丽;历史时期安徽方言的分区及分布特点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钱璐;历史时期长江三峡地区山地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佟成坤;艺术的终结与后历史时期的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岩;历史时期运河对杭州城市发展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葛鑫;渤海与其他历史时期遗址空间分布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8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