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阐释

发布时间:2017-04-09 18:02

  本文关键词: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今天,更需要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因此,与时俱进地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解读更显重要。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核心。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生产力”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继承与发展。作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要素的“生产力”范畴,蕴含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其他内容,也蕴含着邓小平社会主义论的根本目的与价值取向。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生产力”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对“生产力”的理解,并非把它局限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而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理解相关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根据马克思人类“三大社会生产”理论,将人类生产实践理解分为: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生产;精神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生产;人自身的生产和人类进行社会组织形式的生产。与此相适应,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生产力,就是生产这四方面内容的实践能力。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可以进行新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包括: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方面的生产、进行精神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方面的生产、进行人自身素质方面的生产和进行社会组织形式方面的生产这四个方面生产的实践能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解放与发展这四个方面的生产力。与此相适应,“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同样包含这四方面重要内容。其中,具有消除剥削性质的社会主义组织社会生产方面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与根本保障。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重新解读,既可以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对“生产力”范畴的狭隘理解,也可以赋予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全新意蕴,更可以将“以人为本”问题、“公有制”问题、“按劳分配”等问题合理地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中来。
【关键词】: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生产力观 新阐释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4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文献综述10-14
  • 导论14-20
  • 一、本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14-17
  • (一)本选题的依据14-15
  • (二)研究本选题的意义15-17
  • 二、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7-18
  •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17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17-18
  • 三、本文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18-20
  • (一)本文研究的重难点18
  • (二)本文研究的创新点18-20
  • 第一章 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20-28
  •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需要从实践理解和进行解读20-22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是其思考相关哲学问题思维方式的变革20-21
  • (二)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21-22
  • 二、从实践理解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生产力22-26
  • (一)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产的生产力23
  • (二)人类进行精神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产的生产力23
  • (三)人类进行自身生产的生产力23-24
  • (四)人类进行社会组织形式生产的生产力24-26
  • 三、从实践理解人类社会组织社会生产的生产力26-28
  • (一)人类社会微观组织社会生产的生产力26
  • (二)人类社会中观组织社会生产的生产力26-27
  • (三)人类社会宏观组织社会生产的生产力27-28
  • 第二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马克思主义(包括生产力观)的关系28-35
  • 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28-30
  •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28-29
  •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去理解揭示社会主义本质29-30
  •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内在关联30-35
  •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内容30-32
  • (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蕴含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其他内容32-33
  • (三)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蕴含邓小平社会主义论的根本目的与价值取向33-35
  • 第三章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生产力观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解读35-48
  • 一、从实践理解“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5-38
  • (一)解放和发展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产的生产力35-36
  • (二)解放和发展精神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产的生力产36
  • (三)解放和发展人类自身生产的生产力36-37
  • (四)解放和发展社会组织形式生产的生产力37-38
  • 二、从实践理解“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38-40
  • (一)消灭和消除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产方面的剥削与两极分化38-39
  • (二)消灭和消除精神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产方面的剥削与两极分化39
  • (三)消灭和消除人类自身生产方面的剥削与两极分化39-40
  • 三、从实践理解“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0-42
  • (一)最终达到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产方面的共同富裕40-41
  • (二)最终达到精神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产方面的共同富裕41-42
  • (三)最终达到人类自身生产方面的共同富裕42
  • 四、从实践理解社会主义组织社会生产的生产力42-48
  • (一)社会主义组织社会生产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43-45
  • (二)社会主义组织社会生产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其他方面的保障45-48
  • 第四章 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解读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48-52
  • 一、能够赋予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全新内涵,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突出社会主义进行社会生产和组织社会生产的生产力重要作用48-49
  • (一)能够彰显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重要作用48
  • (二)能够彰显社会主义(进行社会生产和组织社会生产的生产力) 的优越性48-49
  • (三)能够促进迈向“四个全面”的新台阶和“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49
  • 二、能够解决学界长期以来对公有制、按劳分配是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争论49-50
  • (一)能够在理论上解决“公有制是否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争论”. 4249-50
  • (二)能够在理论上解决“按劳分配是否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争论”4350
  • 三、能够弥补人们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解读中“人的缺失”赋予其“以人为本”的新意蕴50-52
  • (一)能够彰显出“人的发展”问题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重要地位50-51
  • (二)能够彰显人民群众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历史地位促进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51-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谢辞56-57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学术论文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志勇,马晓静;浅议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知模型[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02期

2 周春明;全面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一部力作——《社会主义本质论》评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04期

3 石云霞;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本质论》评介[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马渤,高远英;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共性与个性[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5 王家云;试论周恩来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05期

6 刘权;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王祖明,唐远华;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辩证互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杨华;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J];民族论坛;2004年04期

9 魏爱军;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论[J];理论探索;2004年05期

10 王继凯;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科学发展观[J];兰州学刊;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艳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郭运河;;试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3 张寿春;金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创立和发展及其历史地位[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萍;;从理论到现实:社会主义本质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5 卢根源;;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基于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视角[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于凤才;赵海英;;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几点再认识[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7 张国防;顾茂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8 罗荣爱;;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卫兴华;;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体会[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刘克华;;浅析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浙江省社科联原主席、研究员 雷云;把握社会主义的共性和普遍性 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N];杭州日报;2012年

2 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省社科联原主席、研究员 雷云;践行社会主义本质论与坚持基本经济制度[N];宁波日报;2012年

3 杨波;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N];人民日报;2003年

4 檀梅婷;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践意义[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5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讲话摘编[N];淮安日报;2011年

6 李永丰 汪云生;党的若干重大会议解读[N];北京日报;2002年

7 钟君;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回答重大问题[N];人民日报;2009年

8 蒋莉莉;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综述[N];贵州日报;2006年

9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N];内蒙古日报(汉);2014年

10 王善毅;浅析先进社会的根本标志[N];连云港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卫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创造[D];中共中央党校;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邱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科学发展观[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志鹏;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阐释[D];西南大学;2016年

3 黄华东;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广跃;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5 高宏飞;论和谐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6 昝启均;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麻海山;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辩证法[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王天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维方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5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f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