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1 08:30
在政党政治时代,执政合法性是任何执政党必然面对和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也是执政党有效运作的首要条件。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基础不是静止不变的,其随着社会历史环境的变迁而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而合法性危机历来是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家面临的普遍性的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八十多年历史、几千万党员的老党、大党,在社会全面转型期也同样面临着合法性建设问题。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对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政治合法性作为视角,科学借鉴与吸取西方合法性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现实,尝试对党新时期巩固和维护执政合法性提出些对策。首先,本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作一历史性回顾。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党执政合法性建设曲折发展阶段(建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修复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到90年代后期),寻求新的合法性资源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而使执政合法性研究有了历史依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对我们的启示,阐述了中国社会全面转型的社会大背景,并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意识形态领...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导论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相关概念厘定
(四) 研究方法
(五) 文章结构及创新之处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历史嬗变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历史回顾
(二) 中国执政合法性建设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三.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面临的挑战
(一) 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二) 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面临的挑战
四.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维护与巩固
(一) 改善民生,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绩效基础
(二) 健全民主制度,维护和巩固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法理基础
(三) 创新意识形态,维护和巩固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思想基础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 林尚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2]“绩效合法性”、制度公正性和公共财政责任——基于改革战略的思考[J]. 孙凤仪. 财政研究. 2008(07)
[3]“合法性”问题再认识[J]. 杨光斌.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4)
[4]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J]. 严静峰.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6)
[5]基尼系数:城乡历史政策的解构[J]. 何娅. 中国国情国力. 2007(04)
[6]浅析我国选举制度缺陷及其完善[J]. 周良金.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06(03)
[7]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J]. 刘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8]经济增长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探析[J]. 岳宗德.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9]经济增长与合法性的“政绩困局”——兼论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J]. 龙太江,王邦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10]论执政理念的战略地位与时代内涵[J]. 黄立营.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11)
硕士论文
[1]公正: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D]. 李芳云.浙江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70439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导论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相关概念厘定
(四) 研究方法
(五) 文章结构及创新之处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历史嬗变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历史回顾
(二) 中国执政合法性建设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三.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面临的挑战
(一) 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二) 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面临的挑战
四.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维护与巩固
(一) 改善民生,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绩效基础
(二) 健全民主制度,维护和巩固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法理基础
(三) 创新意识形态,维护和巩固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思想基础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 林尚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2]“绩效合法性”、制度公正性和公共财政责任——基于改革战略的思考[J]. 孙凤仪. 财政研究. 2008(07)
[3]“合法性”问题再认识[J]. 杨光斌.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4)
[4]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J]. 严静峰.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6)
[5]基尼系数:城乡历史政策的解构[J]. 何娅. 中国国情国力. 2007(04)
[6]浅析我国选举制度缺陷及其完善[J]. 周良金.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06(03)
[7]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J]. 刘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8]经济增长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探析[J]. 岳宗德.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9]经济增长与合法性的“政绩困局”——兼论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J]. 龙太江,王邦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10]论执政理念的战略地位与时代内涵[J]. 黄立营.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11)
硕士论文
[1]公正: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D]. 李芳云.浙江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70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7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