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下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1 20:35
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中国市场化改革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近几年,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很快,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经济相比,民营经济却是辽宁省发展中的一块短板,面临着诸多问题。当前推动辽宁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对指导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针对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辽宁省政府应重视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深化体制改革,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相关政策建议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辽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政策应用价值。同时,民营企业也要同政府并驾齐驱,改变传统的发展机制,致力于发展高尖端产业,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解决辽宁省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和民营经济分别进行概述。从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民营经济相关理论阐释、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对民营经济的指导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对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在肯定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有一定成绩的基...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分析与综合研究方法
3.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民营经济概述
(一)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所有制的具体形式
3.不同所有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不同
(二)民营经济相关理论阐释
1.民营经济的含义
2.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3.发展民营经济的必要性
(三)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对民营经济的指导意义
1.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2.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3.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二、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1.民营经济成为市场的主体力量
2.民营经济对税收的贡献日益增强
3.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二)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僵化
2.缺乏良好的营商环境
3.科学技术力量薄弱
(三)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
2.市场和融资领域不完善
3.科技水平低与人才流失互为因果
三、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下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方向的体制改革
2.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服务
3.发展新型产业
(二)优化营商环境
1.落实对民营企业的实质性服务
2.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
3.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三)大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1.培育引进高素质劳动者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产学研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71438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分析与综合研究方法
3.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民营经济概述
(一)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所有制的具体形式
3.不同所有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不同
(二)民营经济相关理论阐释
1.民营经济的含义
2.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3.发展民营经济的必要性
(三)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对民营经济的指导意义
1.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2.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3.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二、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1.民营经济成为市场的主体力量
2.民营经济对税收的贡献日益增强
3.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二)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僵化
2.缺乏良好的营商环境
3.科学技术力量薄弱
(三)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
2.市场和融资领域不完善
3.科技水平低与人才流失互为因果
三、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下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方向的体制改革
2.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服务
3.发展新型产业
(二)优化营商环境
1.落实对民营企业的实质性服务
2.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
3.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三)大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1.培育引进高素质劳动者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产学研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71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7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