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执政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1-31 19:31
本文所述建国初期,具体所指1949年至1956年这一历史时期。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选择和构建什么样的执政方式来巩固和壮大新生政权,以保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顺利进行,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所要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从依法执政的内涵入手,剖析了依法执政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接着分析了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所面临的现实条件和环境,其中介绍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依法执政的早期探索、掌握政权以后所处的严峻形势,分析了通过革命途径获得执政地位对党依法执政造成的先天困难等问题:然后重点论述了党在全面执政后对依法执政比较系统的探索和实践,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依法执政的理念认识、在法律制度建设上的初步成果、依法执政的具体实践方式等,同时也对党在这一时期依法执政的探索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局限性主要存在于对“革命党”到“执政党”基本理念的转变认识不清、一元化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弊端明显、“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严重、法制“工具主义”思想顽固等几个方面;最后,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法治”必须要驱逐“人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法治化特征以及党要处理好党法关系与党政关系的角度总结了建国初期党对依法执政...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框架
(四) 研究方法
一、依法执政的内涵及意义
(一) 依法执政的概念
(二) 依法执政的基本原则
1、宪法和法律至上的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3、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4、党的执政权力应当受到制约和监督的原则
5、程序正当的原则
(三) 执政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
1、执政党依法执政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
3、依法执政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方略的保障
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面临的现实基础与环境
(一) 民主革命时期对依法执政的初步探索
1、民主革命时期依法执政思想的萌芽
2、民主革命时期依法执政的初步实践
(二) 以革命途径获得执政地位对依法执政造成的先天困难
1、党的地位的转变要求党的任务的转变
2、革命的特殊性决定了转变的艰巨性
(三) 过渡时期党执政面临的复杂环境
1、在军事上,强敌环伺
2、在经济上,积贫积弱
3、在政治上,各种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4、在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与执政不相适应的状况
5、党面临适应工作重心转变的考验
三、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执政的探索
(一)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依法执政的认识
1、对"依法执政"基本理念的认识
2、对新中国法制建设前景的认识
3、对党法关系的认识
(二) 在法律制度建设上的初步成果
1、彻底废除国民党旧法,为新中国法制建设扫清道路
2、立法领域成果斐然,为新中国法律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3、司法领域成效显著,为依法执政提供了保障机制
(三) 依法执政的实践形式
1、开展司法改革,树立新法观念
2、开展普法教育运动,增强法制观念
3、严明执法,促进依法行政的贯彻落实
(四) 党对依法执政探索遭受挫折的原因分析
1、对"革命党"到"执政党"基本理念的转变认识不清
2、一元化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弊端明显
3、有效的制度建设缺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严重
4、对党法关系的认识没有摆脱习惯性束缚,法制"工具主义"思想顽固
四、建国初期党对依法执政探索的经验总结和历史启示
(一) 依法执政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关键环节
1、依法执政是加强党对国家政权有效领导的重要手段
2、依法执政是理顺党政关系的关键步骤
3、依法执政是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有效方法
4、依法执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途径
(二) 革命党执政后尤其要防范人治
1、"人治"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2、"人治"恶果的具体体现
3、法治代替人治是历史的必然
(三)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
1、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3、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 执政党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正确处理党与法的关系
2、正确处理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依法执政的典范——陕甘宁边区政府法律法规档案回眸[J]. 田惠琴,吴连书. 陕西档案. 2009(03)
[2]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J]. 吴家庆,李小雨. 求索. 2006(09)
[3]论毛泽东民本法制思想的历史轨迹与实践效应[J]. 吴焕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4(06)
[4]论毛泽东的制度建党思想[J]. 李华,王保庆.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3)
[5]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发展[J]. 郭跃军,张东梅. 河北法学. 2004(04)
[6]论依法执政与政治文明[J]. 何士青. 中国法学. 2003(06)
[7]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跨越[J]. 张晓燕.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1(09)
本文编号:3011458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框架
(四) 研究方法
一、依法执政的内涵及意义
(一) 依法执政的概念
(二) 依法执政的基本原则
1、宪法和法律至上的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3、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4、党的执政权力应当受到制约和监督的原则
5、程序正当的原则
(三) 执政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
1、执政党依法执政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
3、依法执政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方略的保障
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面临的现实基础与环境
(一) 民主革命时期对依法执政的初步探索
1、民主革命时期依法执政思想的萌芽
2、民主革命时期依法执政的初步实践
(二) 以革命途径获得执政地位对依法执政造成的先天困难
1、党的地位的转变要求党的任务的转变
2、革命的特殊性决定了转变的艰巨性
(三) 过渡时期党执政面临的复杂环境
1、在军事上,强敌环伺
2、在经济上,积贫积弱
3、在政治上,各种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4、在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与执政不相适应的状况
5、党面临适应工作重心转变的考验
三、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执政的探索
(一)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依法执政的认识
1、对"依法执政"基本理念的认识
2、对新中国法制建设前景的认识
3、对党法关系的认识
(二) 在法律制度建设上的初步成果
1、彻底废除国民党旧法,为新中国法制建设扫清道路
2、立法领域成果斐然,为新中国法律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3、司法领域成效显著,为依法执政提供了保障机制
(三) 依法执政的实践形式
1、开展司法改革,树立新法观念
2、开展普法教育运动,增强法制观念
3、严明执法,促进依法行政的贯彻落实
(四) 党对依法执政探索遭受挫折的原因分析
1、对"革命党"到"执政党"基本理念的转变认识不清
2、一元化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弊端明显
3、有效的制度建设缺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严重
4、对党法关系的认识没有摆脱习惯性束缚,法制"工具主义"思想顽固
四、建国初期党对依法执政探索的经验总结和历史启示
(一) 依法执政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关键环节
1、依法执政是加强党对国家政权有效领导的重要手段
2、依法执政是理顺党政关系的关键步骤
3、依法执政是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有效方法
4、依法执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途径
(二) 革命党执政后尤其要防范人治
1、"人治"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2、"人治"恶果的具体体现
3、法治代替人治是历史的必然
(三)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
1、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3、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 执政党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正确处理党与法的关系
2、正确处理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依法执政的典范——陕甘宁边区政府法律法规档案回眸[J]. 田惠琴,吴连书. 陕西档案. 2009(03)
[2]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J]. 吴家庆,李小雨. 求索. 2006(09)
[3]论毛泽东民本法制思想的历史轨迹与实践效应[J]. 吴焕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4(06)
[4]论毛泽东的制度建党思想[J]. 李华,王保庆.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3)
[5]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发展[J]. 郭跃军,张东梅. 河北法学. 2004(04)
[6]论依法执政与政治文明[J]. 何士青. 中国法学. 2003(06)
[7]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跨越[J]. 张晓燕.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1(09)
本文编号:3011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1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