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邓小平的“精神动力”思想
发布时间:2021-02-02 18:59
发展是人类存在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发展问题是一个长存常新的话题,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发展的时代语境和时代内容,而前一个时期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又为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供内容借鉴和方法指导。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上来说,社会发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变奏的过程,我们在强调物质生活基础作用的同时,也要从精神层面对社会发展进行反思、审视和探究。本文围绕历史渊源、基本内涵、主要内容、重大作用、实践途径等几个方面分别对邓小平的“精神动力”思想加以展开探究。首先,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毛泽东的“精神动力”思想的考察,结合邓小平对“精神动力”的阐述,我们认为邓小平的“精神动力”是一种时代的主体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理想追求,并用这些坚定信念和理想追求把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使其为之而奋斗,并在实践中将人们情感、意志、信念、理想等因素对象化给人类社会,从而推动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其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追求、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其次,邓小平在其一生中高度重视、反复强调“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他主要是从“精神动力”对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2 邓小平“精神动力”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内涵
2.1 邓小平“精神动力”思想的历史渊源
2.2 邓小平的“精神动力”概念的涵义
3 邓小平对“精神动力”主要内容的思考
3.1 主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信仰
3.2 主要内容之二:社会主义追求
3.3 主要内容之三:爱国主义情操
3.4 主要内容之四:集体主义精神
4 邓小平对“精神动力”重大作用的概括
4.1 “精神动力”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4.2 “精神动力”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
4.3 “精神动力”对社会和谐建设的作用
5 邓小平对“精神动力”实践途径的探讨
5.1 实践途径之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2 实践途径之二:学习历史和政治
5.3 实践途径之三: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5.4 实践途径之四:深化改革开放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爱国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J]. 王浩雷. 求是. 2009(01)
[2]论共产党人前进的精神动力[J]. 王乐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8(01)
[3]精神动力:社会发展的内蕴性支撑——《精神动力论》评介[J]. 李金,张弘政. 教学与研究. 2005(01)
[4]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张国宏.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4(03)
[5]论精神动力的社会价值[J]. 骆郁廷. 科学社会主义. 2003(02)
[6]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动力思想述论[J]. 王义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7]强化现代化的精神动力[J]. 郝永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2(03)
[8]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试论邓小平的精神动力思想[J]. 赵宏智.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02)
[9]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精神动力的思想[J]. 王涛. 桂海论丛. 2000(06)
[10]邓小平精神动力论探析[J]. 管文虎.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0(05)
本文编号:3015210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2 邓小平“精神动力”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内涵
2.1 邓小平“精神动力”思想的历史渊源
2.2 邓小平的“精神动力”概念的涵义
3 邓小平对“精神动力”主要内容的思考
3.1 主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信仰
3.2 主要内容之二:社会主义追求
3.3 主要内容之三:爱国主义情操
3.4 主要内容之四:集体主义精神
4 邓小平对“精神动力”重大作用的概括
4.1 “精神动力”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4.2 “精神动力”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
4.3 “精神动力”对社会和谐建设的作用
5 邓小平对“精神动力”实践途径的探讨
5.1 实践途径之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2 实践途径之二:学习历史和政治
5.3 实践途径之三: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5.4 实践途径之四:深化改革开放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爱国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J]. 王浩雷. 求是. 2009(01)
[2]论共产党人前进的精神动力[J]. 王乐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8(01)
[3]精神动力:社会发展的内蕴性支撑——《精神动力论》评介[J]. 李金,张弘政. 教学与研究. 2005(01)
[4]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张国宏.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4(03)
[5]论精神动力的社会价值[J]. 骆郁廷. 科学社会主义. 2003(02)
[6]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动力思想述论[J]. 王义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7]强化现代化的精神动力[J]. 郝永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2(03)
[8]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试论邓小平的精神动力思想[J]. 赵宏智.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02)
[9]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精神动力的思想[J]. 王涛. 桂海论丛. 2000(06)
[10]邓小平精神动力论探析[J]. 管文虎.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0(05)
本文编号:3015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1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