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与特征

发布时间:2021-02-16 23:18
  一八四五年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后,中华民族就陷入了深深的危机。清政府统治腐朽落后,外国侵略者对中国残酷压榨和剥削。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有志之士不堪其辱,奋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其中数辛亥革命最为彻底有影响力,他推翻了清政府。但是他并没有成功达到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政治界、思想界腐朽已甚,可谓积重难返。但是,外部的世界还是瞬息万变的,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此时,青年毛泽东强调“立志”,将之作为自己这一时期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这一点受到其师杨昌济的影响。他立志改造社会。然而,他认为只要在掌握了宇宙之真理之后,才能够确立真正的志向,否则立志必然具有盲目性。但是如何才能得到真理毛泽东认为,必须要追求“大本大源”。而且,只有抓住了社会的“本源”,才能真正彻底的改造社会。在这个时候,立志只是他的个人追求,但是要是这种追求实现,必须要能团结一批人,并有着能够为所有人追求的目标——主义。因此,毛泽东接下来寻找彻底改造社会之主义。什么是主义毛泽东那时所追求的“主义”就是一种改造社会的根本主张,是一种纲领性、系统性的思想。毛泽东起初对于要确立何种主义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但他...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1章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国内外环境
    1.1 辛亥革命未竟其功
    1.2 政治界和思想界的落后腐朽局面
    1.3 五四爱国运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1.4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马克思主义
第2章 “立志”追求“宇宙之真理”
    2.1 毛泽东为何要立志?
    2.2 毛泽东所立何志:改造社会
    2.3 为何毛泽东会以改造社会作为自己的志向
    2.4 究竟如何立“真志”?
    2.5 毛泽东为何把大本大源作为立志的根本
第3章 树起“主义”大旗
    3.1 何谓“主义”:改造社会的根本主张
    3.2 追求“主义”源于探求“大本大源”
    3.3 追求何种主义
第4章 选择俄式革命道路
    4.1 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
    4.2 选择俄式道路:“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4.3 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促使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
第5章 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5.1 青年毛泽东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阶级斗争理论
    5.2 青年毛泽东特别重视国情的研究
    5.3 毛泽东特别注重中国的现实阶级斗争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湘学务实学风与青年毛泽东的文化性格[J]. 李佑新.  求索. 2007(12)
[2]毛泽东实践哲学论要[J]. 李佑新.  哲学研究. 2007(12)
[3]论儒家大同思想对毛泽东设计中国社会模式的影响[J]. 王明生.  现代哲学. 2007(05)
[4]青年毛泽东的引路人[J]. 王存福.  档案时空. 2007(03)
[5]试析青年毛泽东“游学”原因[J]. 夏佑新,杜兵.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7(01)
[6]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对青年毛泽东人格的影响[J]. 季荣臣.  党的文献. 2007(01)
[7]从《祭母文》看佛教对早年毛泽东的影响[J]. 哈斯朝鲁.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04)
[8]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J]. 闫东明.  学术交流. 2006(07)
[9]论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形成的本体论基础[J]. 刘国胜.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02)
[10]吸收与改造:康德伦理道德思想在近代中国[J]. 肖朗.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5)



本文编号:3037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37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0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