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8 20:06
  现代化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的历史过程。走现代化之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自鸦片战争以来,多少志士仁人为了摆脱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上下求索,前仆后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真正找到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那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先决条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初步设计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寻找适合中国特点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辉煌成就。当然,由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更没有现存的道路可走,难免有些失误、走了弯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立足国情,从战略高度为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新目标;全面改革,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大胆探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处...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读书缘起
    题缘起
    论题特色
第一章 现代化——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只有现代化才能使中国免于落后挨打
        一、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提出
        二、"五四"以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执着追求
    第二节 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三种不同道路取向的比较
        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三节 由革命向建设的转变
        一、工作重心转移思想提出的始末
        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 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贡献
    第一节 毛泽东——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奠基者
        一、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三、初步设计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四、为寻找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第二节 邓小平——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
        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着眼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开辟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三、立足国情,从战略高度为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新目标
        四、全面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五、大胆探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艰辛探索
    第一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商品经济问题的探索
        一、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认识问题
        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
        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问题
        四、关于从集体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问题
    第二节 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飞跃
        一、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二、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
        三、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四章 从走工业化道路到工业现代化的光辉历程
    第一节 毛泽东对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艰辛探索
        一、突破传统工业化模式
        二、确立农轻重序列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
        三、提出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第二节 邓小平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过程
        二、企业经营制度的改革
        三、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四、建立和健全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体系
        五、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政府转变管理职能
第五章 从农业合作化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
    第一节 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艰难探索
        一、农业合作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前提
        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三、人民公社的"大试验"及其教训
    第二节 邓小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胆创新
        一、由"包"字迈开第一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
        二、废除人民公社体制,促进社会化生产
        三、意外的收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第六章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探索
    第一节 毛泽东的国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防建设的理论贡献和原则创新
        二、国防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三、军事理论现代化的卓越贡献
    第二节 邓小平的国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一、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
        二、现代化、正规化——军队建设新目标的确立
        三、百万大裁军——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四、高、精、尖——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
        五、由"消费型经济"向"增值型经济"转变——军队建设的新观念
第七章 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理论现与实践
    第一节 毛泽东对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探索
        一、一定要抓技术革命
        二、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三、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第二节 邓小平科学技术现代化思想
        一、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技术不行
        二、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发展高科技,抢占制高点
第八章 教育文化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毛泽东教育文化思想
        一、认真办好教育事业
        二、重视思想和道德的建设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四、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五、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队伍
    第二节 邓小平教育文化思想
        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三、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育体制的改革
        四、把人口众多的劣势变成人才优势
        五、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六、培养"四有"新人,造就一代英才
        七、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第九章 正确处理国际关系,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节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一、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二、中国的现代化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
        三、对外交往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四、学习外国,坚持分析
        五、打破封锁,争取外援
    第二节 邓小平的国际交往思维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二、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三、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为我所用
        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五、坚持和平共处,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
        六、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第十章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一节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是一个奇迹
        二、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四、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第二节 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
        一、要搞法治,不搞人治
        二、加快立法步伐,维护社会稳定
        三、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
        四、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
第十一章 执政党的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第一节 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一、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二、从思想上建党
        三、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四、高度重视"三大作风"建设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
        一、高度重视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
        二、明确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五、关于党的作风建设
        六、正确处理党际关系
        七、执政党建设道路的探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40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40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1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