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多维阐释与理论贡献

发布时间:2021-02-24 18:28
  回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否定性意义层面来界定意识形态内涵,第二国际理论家逐渐消解了意识形态概念的否定性内涵,列宁从否定性、描述性和肯定性意义三层语境中阐释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将意识形态与阶级斗争实践相联系并积极发挥其能动作用,在革命实践中建构起了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实现了意识形态由"批判性"向"功能性"的现实转向;实现了意识形态阐释原则重心由"历史唯物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向;实现了意识形态内涵界定由"文化载体论"向"阶级意识论"的转向,使意识形态明确与阶级意识的培养问题勾连起来,不仅凸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而且还推动了意识形态内涵理论的重大发展。 

【文章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列宁关于意识形态概念阐释的理论背景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内涵的否定性阐述
    (二)第二国际理论家对意识形态内涵的否定性消解
二、列宁关于意识形态概念内涵阐释的多重语境
    (一)否定性意义:“虚假的意识”
    (二)描述性意义:“思想的社会关系”与“阶级意识”
    (三)肯定性意义:“科学的意识形态”
三、列宁对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解读的思想贡献
    (一)阐释原则重心的转换:从“历史唯物主义”转向“辩证唯物主义”
    (二)概念内涵界定的转换:从“文化载体论”转向“阶级意识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虚假性之判断与当代意识形态之争论[J]. 侯惠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本文编号:3049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49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5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