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1-02-25 03:04
马克思关于“利益”、“共同体”、的思想没有集中的论述,只是在不同语境中用以指代相关的内容,而对于“利益共同体”的提法,马克思也只是在极少的情况下予以侧面的表述,正是这散见于其著作的提法,随着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延伸,越来越显示出马克思关于这一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与历史意义。在我国,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确立,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利益均衡机制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随着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新变化,使得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加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马克思终其一生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行论证并探寻其实现途径,他将个人与群体、利益与发展、个人自由与共同体和谐紧密相连,试图在个人与整体、利益争夺与社会和谐的张力中寻求社会和谐之境。利益共同体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既是利益冲突、利益协调、利益博弈的具体过程,又是相对稳定、维护社会平衡的现实形态。本论文的导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框架的总体描述,重点分析本论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共有三部分组成...
【文章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本论题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本论题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的产生
(一) 西方思想史上的"利益共同体"思想
(二) 马克思对"利益共同体"思想的扬弃
二、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基本内容
(一) 马克思"利益共同体"定义
(二) 马克思"利益共同体"分类
三、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 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在当代的凸显
(二) 利益共同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三) 利益共同体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
(四) 利益共同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五) 利益共生:和谐社会的基本指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招生利益共同体的协同模式与变革路径[J]. 王江曼.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2]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失范现象与治理路径[J]. 肖留根.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本文编号:3050342
【文章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本论题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本论题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的产生
(一) 西方思想史上的"利益共同体"思想
(二) 马克思对"利益共同体"思想的扬弃
二、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基本内容
(一) 马克思"利益共同体"定义
(二) 马克思"利益共同体"分类
三、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 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在当代的凸显
(二) 利益共同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三) 利益共同体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
(四) 利益共同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五) 利益共生:和谐社会的基本指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招生利益共同体的协同模式与变革路径[J]. 王江曼.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2]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失范现象与治理路径[J]. 肖留根.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本文编号:3050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50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