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民生观初探

发布时间:2021-02-25 07:35
  生态问题是当前民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侧重于从生态层面对民生建设问题的研究。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美好生活需要”无疑包含着生态民生的追求。所谓“生态民生”就是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引导下生态与民生之间的有机融合,可以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聚焦点和结合部。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民生保障的基本前提,生态环境状况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未来;另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因为生态环境是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因此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惠及人民生活。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生态与民生之间绝非是天然和谐、内在统一的。自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科学技术的资本化运用以来,虽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物质文明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人类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生态与民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尖锐。对此,身处资本文明发展悖论中的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并提出了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统一的制度化建构。因此“马克思生态民生观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对马克思生态...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二、马克思生态民生观的探索历程
    (一)萌芽时期:思有同一下的生态民生观
    (二)过渡时期:人本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生态民生观
    (三)形成时期:实践唯物主义指引下的生态民生观
    (四)运用时期:《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批判性运用
三、马克思生态民生观的逻辑构架
    (一)感性活动:马克思生态民生观的实践基础
    (二)生活本源:马克思生态民生观的理论预设
    (三)资本逻辑:马克思生态民生观的批判视角
    (四)人民立场:马克思生态民生观的价值取向
四、马克思生态民生观的现实启示
    (一)实现实践活动的“绿色”化转向
    (二)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遏制资本逻辑对生态的殖民入侵
    (四)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立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胡锦涛生态民生思想探析[J]. 李阳,艾志强.  文化学刊. 2017(09)
[2]习近平生态民生思想探析[J]. 张永红.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3)
[3]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性思考[J]. 林美卿,苏百义.  山东社会科学. 2016(04)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民生幸福”思想透视[J]. 李谧.  社会主义研究. 2014(05)
[5]马克思哲学观的自我转变及其阶段性[J]. 徐国胜,刘同舫.  江汉论坛. 2014(09)
[6]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当代价值[J]. 刘振清,李志平.  学术交流. 2014(08)
[7]从当代语境中解读马克思的民生思想[J]. 王婷,苑芳江.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01)
[8]“哲学”的终结与“现实生活”的开启——对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及其使命的一种新理解[J]. 杨楹,周世兴.  哲学研究. 2013 (10)
[9]如何理解并阐释马克思的哲学观(上)[J]. 俞吾金.  江海学刊. 2013(04)
[10]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逻辑体系和主要内容述略[J]. 彭坤.  理论导刊. 2013(06)

博士论文
[1]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学[D]. 郭玲玲.吉林大学 2006
[2]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 曹孟勤.清华大学 2004
[3]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 解保军.黑龙江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王慧.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50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50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4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