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1-03-21 08:07
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西方社会理论而言的,它主要以占全世界人口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东方世界为背景,以俄国、中国、印度为典型,是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现实社会状况以及未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留给世界的珍贵的思想遗产。迄今为止,已有许多学者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始于对资本主义侵蚀下的东方民族的深切同情,研究地域的变化对他的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东方社会独特的社会性质、基本特征及发展状况,马克思意识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局部跳跃式的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他从全新的视角重新考察和预测了东方社会特殊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因此,我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时,也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本文首先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作了概述,指出了东方社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其次,对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梳理,详细阐述了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和毛泽东...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概述
一、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的缘起
二、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研究的分期
(一) 第一阶段: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初步考察
(二) 第二阶段:关于社会分期问题
(三) 第三阶段:东方社会的实际存在
三、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的主要方法
四、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对农村公社所有制的认识
(二) 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
(三) 东方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
二、毛泽东把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中国化
第三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契合
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创造性应用
二、“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实践推进
三、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深层解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校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马克思晚年俄国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的再认识[J]. 刘卓红,关锋.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4(02)
[2]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东方社会结构[J]. 赵一红.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2(05)
[3]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J]. 钟一言. 党建. 2002(02)
[4]马克思对东方国家社会主义进程的理性思考[J]. 唐文彰,姜红明. 社会主义研究. 2001(05)
[5]论晚年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发展[J]. 王桂泉. 社会科学辑刊. 2001(05)
[6]俄国公社实现跨越"的历史环境和前提条件[J]. 赵家祥. 教学与研究. 2001(01)
[7]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J]. 杨煌. 当代思潮. 2000(05)
[8]东西方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侯远长. 社会科学研究. 2000(03)
[9]关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再思考[J]. 杨耕,李雅儒. 学习与探索. 1998(02)
[10]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J]. 王长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5(03)
本文编号:3092523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概述
一、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的缘起
二、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研究的分期
(一) 第一阶段: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初步考察
(二) 第二阶段:关于社会分期问题
(三) 第三阶段:东方社会的实际存在
三、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的主要方法
四、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对农村公社所有制的认识
(二) 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
(三) 东方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
二、毛泽东把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中国化
第三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契合
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创造性应用
二、“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实践推进
三、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深层解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校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马克思晚年俄国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的再认识[J]. 刘卓红,关锋.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4(02)
[2]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东方社会结构[J]. 赵一红.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2(05)
[3]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J]. 钟一言. 党建. 2002(02)
[4]马克思对东方国家社会主义进程的理性思考[J]. 唐文彰,姜红明. 社会主义研究. 2001(05)
[5]论晚年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发展[J]. 王桂泉. 社会科学辑刊. 2001(05)
[6]俄国公社实现跨越"的历史环境和前提条件[J]. 赵家祥. 教学与研究. 2001(01)
[7]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J]. 杨煌. 当代思潮. 2000(05)
[8]东西方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侯远长. 社会科学研究. 2000(03)
[9]关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再思考[J]. 杨耕,李雅儒. 学习与探索. 1998(02)
[10]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J]. 王长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5(03)
本文编号:3092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9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