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
发布时间:2021-03-21 21:13
建设一个公平的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目标。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进行了缜密地分析论证,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社会主义公平思想体系。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在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思想和毛泽东的公平思想、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会有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公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历史阶段,公平有不同的内涵。毛泽东在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出现了一些认识的偏差。这些都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 邓小平在担任国家领导人的重任后,面临的现实是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状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我们只能基于我国的经济现状,制定合理的目标,采取符合国情的发展措施。邓小平的公平思想充分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公平的实现在我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形成了严谨的理论体系,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的社...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形成
1.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1.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形成的历史依据
1.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
2.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基本理论观点
2.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特点
2.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价值和意义
3 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
3.1 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指导下社会公平取得的成就
3.2 现阶段我国在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 用发展了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认识和处理社会公平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刘长江. 社会主义研究. 2006(02)
[2]社会公平: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诉求[J]. 袁洪英. 求索. 2006(03)
[3]实现效率与公平互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的内在要求[J]. 白书祥. 求是学刊. 2006(02)
[4]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笔记[J]. 李君如.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04)
[5]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J]. 林默彪. 社会主义研究. 2004(06)
[6]毛泽东与社会主义的中国[J]. 李捷.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3(04)
本文编号:3093546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形成
1.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1.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形成的历史依据
1.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
2.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基本理论观点
2.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特点
2.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价值和意义
3 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
3.1 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的指导下社会公平取得的成就
3.2 现阶段我国在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 用发展了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认识和处理社会公平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刘长江. 社会主义研究. 2006(02)
[2]社会公平: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诉求[J]. 袁洪英. 求索. 2006(03)
[3]实现效率与公平互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的内在要求[J]. 白书祥. 求是学刊. 2006(02)
[4]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笔记[J]. 李君如.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04)
[5]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J]. 林默彪. 社会主义研究. 2004(06)
[6]毛泽东与社会主义的中国[J]. 李捷.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3(04)
本文编号:3093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9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