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1-04-05 20:15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实现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不是英雄创造历史,而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并且不断地推动历史发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分析国情,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然而,如何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一直是一个难题。第二国际后期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把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2.1 卢卡奇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及阶级意识能动性理论
2.1.1 卢卡奇对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批判
2.1.2 物化与阶级意识能动性理论
2.2 葛兰西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批判及其历史实践哲学
2.2.1 葛兰西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批判
2.2.2 葛兰西的历史发展理论中的实践哲学思想
2.3 卢卡奇、葛兰西唯物史观的评价
第3章 经济结构与社会意识结构相互关系的历史理论
3.1 阿尔都塞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意识形式关系理论
3.1.1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哲学方法论
3.1.2 经济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的非决定论的多元并存理论
3.2 阿尔都塞的非经济结构决定论的意识形态理论
3.2.1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要义
3.2.2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3.3 阿尔都塞历史理论的评价
第4章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探析与理论构建
4.1 萨特关于匮乏是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
4.1.1 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历史理论
4.1.2 匮乏是人类历史可能性的基础
4.1.3 匮乏与需求的矛盾对马克思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动力替代
4.2 威廉姆·肖关于生产力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理论
4.2.1 生产力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价值定位
4.2.2 威廉姆·肖的“技术决定论”理论立场
4.2.3 威廉姆·肖所构建的生产动力学
4.3 萨特和威廉姆·肖历史动力理论的评价
第5章 生态困境与生产方式相互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
5.1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态批判
5.1.1 奥康纳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评析
5.1.2 奥康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5.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重矛盾”与生态危机
5.2.1 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的含义
5.2.2 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
5.2.3 生态社会主义形态的建设构想
5.3 莱斯、阿格尔、福斯特等人的生态理论
5.4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评价
第6章 交往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问题
6.1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与理论背景
6.1.1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背景
6.1.2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背景
6.2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评判
6.2.1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肯定性理解
6.2.2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
6.3 哈贝马斯所构建的交往理论
6.3.1 “普遍语用学”思想
6.3.2 交往行为与生活世界
6.3.3 交往行为的合理化理论
6.4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评价
6.4.1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的批判
6.4.2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积极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20031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2.1 卢卡奇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及阶级意识能动性理论
2.1.1 卢卡奇对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批判
2.1.2 物化与阶级意识能动性理论
2.2 葛兰西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批判及其历史实践哲学
2.2.1 葛兰西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批判
2.2.2 葛兰西的历史发展理论中的实践哲学思想
2.3 卢卡奇、葛兰西唯物史观的评价
第3章 经济结构与社会意识结构相互关系的历史理论
3.1 阿尔都塞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意识形式关系理论
3.1.1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哲学方法论
3.1.2 经济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的非决定论的多元并存理论
3.2 阿尔都塞的非经济结构决定论的意识形态理论
3.2.1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要义
3.2.2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3.3 阿尔都塞历史理论的评价
第4章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探析与理论构建
4.1 萨特关于匮乏是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
4.1.1 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历史理论
4.1.2 匮乏是人类历史可能性的基础
4.1.3 匮乏与需求的矛盾对马克思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动力替代
4.2 威廉姆·肖关于生产力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理论
4.2.1 生产力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价值定位
4.2.2 威廉姆·肖的“技术决定论”理论立场
4.2.3 威廉姆·肖所构建的生产动力学
4.3 萨特和威廉姆·肖历史动力理论的评价
第5章 生态困境与生产方式相互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
5.1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态批判
5.1.1 奥康纳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评析
5.1.2 奥康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5.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重矛盾”与生态危机
5.2.1 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的含义
5.2.2 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
5.2.3 生态社会主义形态的建设构想
5.3 莱斯、阿格尔、福斯特等人的生态理论
5.4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评价
第6章 交往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问题
6.1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与理论背景
6.1.1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背景
6.1.2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背景
6.2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评判
6.2.1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肯定性理解
6.2.2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
6.3 哈贝马斯所构建的交往理论
6.3.1 “普遍语用学”思想
6.3.2 交往行为与生活世界
6.3.3 交往行为的合理化理论
6.4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评价
6.4.1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的批判
6.4.2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积极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20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2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