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人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06:10
马克思人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纵观马克思一生的众多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问世是确立马克思人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人学思想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不仅为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提供了方向的指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理论的内容,更明确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的基本方向和立场。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人学思想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不仅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人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而且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理论依据。首先,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萌芽时期、转变时期以及形成时期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以经典著作为支撑,论述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问世之前,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进路。其次,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人学思想主要内容进行阐述,通过对旧哲学的人学思想的继承批判,从而确立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人学思想的立场。重点分析论述了“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发展目标”与“人的主体价值”这三个方面,力求全面概括《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蕴含的人学思想。梳理了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对“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内涵、人的内在...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进路
1.1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萌芽时期(1839 年至1843 年)
1.1.1 《博士论文》时期
1.1.2 《莱茵报》编辑时期
1.2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转变时期(1843 年至1844 年)
1.2.1 《徳法年鉴》编辑时期
1.2.2 《1844 年经济哲学手稿》时期
1.3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1845 年至1846 年)
1.3.1 《神圣家族》时期
1.3.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
1.4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时期(1848 年至1894 年)
1.4.1 《共产党宣言》时期
1.4.2 《资本论》时期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旧哲学的人学思想的继承批判
2.1.1 对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的批判
2.1.2 对青年黑格尔派的人学思想的批判
2.2 人的存在方式:现实的人
2.2.1 现实的人的内涵
2.2.2 现实的人的内在动力
2.2.3 现实的人的特点
2.3 人的发展目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3.1 现实的人发展的物质基础
2.3.2 现实的人发展的必要条件
2.3.3 现实的人发展的根本保障
2.3.4 现实的人发展的终极目的
2.4 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主体性的实现
2.4.1 人的本质与人的主体性
2.4.2 人的个性与人的主体性
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人学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
3.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1.1 提高人民获得感
3.1.2 提高人民安全感
3.1.3 提高人民幸福感
3.2 坚持以人类解放为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2.1 追求人类绿色发展的和谐性
3.2.2 追求人类文明发展的自觉性
3.2.3 追求人类幸福自由的必然性
3.3 坚持人的主体性发展,实现人类美好生活
3.3.1 人的主体性在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3.3.2 人的主体性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3.3.3 人的主体性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120923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进路
1.1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萌芽时期(1839 年至1843 年)
1.1.1 《博士论文》时期
1.1.2 《莱茵报》编辑时期
1.2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转变时期(1843 年至1844 年)
1.2.1 《徳法年鉴》编辑时期
1.2.2 《1844 年经济哲学手稿》时期
1.3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1845 年至1846 年)
1.3.1 《神圣家族》时期
1.3.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
1.4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时期(1848 年至1894 年)
1.4.1 《共产党宣言》时期
1.4.2 《资本论》时期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旧哲学的人学思想的继承批判
2.1.1 对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的批判
2.1.2 对青年黑格尔派的人学思想的批判
2.2 人的存在方式:现实的人
2.2.1 现实的人的内涵
2.2.2 现实的人的内在动力
2.2.3 现实的人的特点
2.3 人的发展目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3.1 现实的人发展的物质基础
2.3.2 现实的人发展的必要条件
2.3.3 现实的人发展的根本保障
2.3.4 现实的人发展的终极目的
2.4 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主体性的实现
2.4.1 人的本质与人的主体性
2.4.2 人的个性与人的主体性
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人学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
3.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1.1 提高人民获得感
3.1.2 提高人民安全感
3.1.3 提高人民幸福感
3.2 坚持以人类解放为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2.1 追求人类绿色发展的和谐性
3.2.2 追求人类文明发展的自觉性
3.2.3 追求人类幸福自由的必然性
3.3 坚持人的主体性发展,实现人类美好生活
3.3.1 人的主体性在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3.3.2 人的主体性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3.3.3 人的主体性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120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20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