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历史观前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19:43
  马克思平等思想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向和内在追求。虽然马克思并没有专门论述“平等”问题的著作,但是马克思关于“平等”问题的论述和研究散见于马克思各个时期的著作之中。当前学界对马克思平等思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了研究和解读,但极少从马克思的历史观角度对其平等思想展开研究,即:未能从马克思探索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唯物史观与探索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运动特殊规律的现代史观的统一关系上去展开分析和阐释。然而马克思对于平等问题的关注始终是与唯物史观的阐发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对于平等问题的言说并非止于价值观层面,而是试图对其做出一种历史观层面的关照和把握。因此,探究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历史观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平等思想展开历史观层面的阐释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以马克思实现对资产阶级平等观超越的关键就在于马克思对平等的理解建立在新的历史观之上这一结论为切入口,围绕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建构方法来谈唯物史观与现代史观统一构成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历史观前提,据此回答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历史观前提“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平等思想展开历史观层面的阐释,从而呈...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二、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平等观的批判和超越
    一、“人本史观”视域的平等思想
        (一)从黑格尔的理性本质原则出发衡量和评价社会平等问题
        (二)从费尔巴哈的“类本质”观念出发衡量和评价社会平等问题
        (三)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不平等的根源及其扬弃的初步探索
    二、“唯物史观”视域的平等思想
        (一)对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平等和法律平等的批判
        (二)对“抽象平等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三)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平等前景的展望
    三、“现代史观”视域的平等思想
        (一)对资产阶级平等原则的经济学解剖
        (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生产领域不平等的揭露
        (三)对拜物教观念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
第二章 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历史观基础
    一、马克思历史观的变革
        (一)马克思历史观的演变
        (二)唯物史观与现代史观统一构成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历史观基础
    二、马克思平等思想建构的基本原则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三、生产:马克思平等思想奠基的核心范畴
        (一)生产决定分配
        (二)生产决定交换
        (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内在统一的
    四、资本:现代社会生产的主客体
        (一)资本的本质
        (二)资本的支配性和主体性
        (三)资本的生产性和剥削性
第三章 马克思平等思想历史观层面的阐释
    一、马克思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平等
        (二)政治平等
        (三)法律平等
        (四)起点平等与过程平等以及结果平等的统一
    二、马克思平等思想的精神实质
        (一)平等关涉的是现实社会关系
        (二)平等的“运动”规定与“理念”规定的统一
    三、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出发点:“现实的个人”
        (二)具体方法: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三)价值旨趣:实现“人的自由个性”
第四章 明确马克思平等思想历史观前提的意义
    一、激活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原初语境
    二、驳斥和校正对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各种错误理解
    三、促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价值观
    四、找准推进社会主义平等正义事业的现实道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抽象到具体——《资本论》的叙述方法[J]. 赵家祥,唐昆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2]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探究[J]. 刘双喜.  鄂州大学学报. 2019(03)
[3]《资本论》中自由观的三重维度——基于政治哲学的考察[J]. 王益.  山东社会科学. 2019(02)
[4]“运动”与“理念”:共产主义概念的双重规定[J]. 王田.  甘肃理论学刊. 2018(04)
[5]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基于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原初语境[J]. 胡刘.  学习与探索. 2018(03)
[6]马克思的平等概念:质疑与重构[J]. 李义天.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1)
[7]生产方式视域下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新释——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究[J]. 刘礼.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06)
[8]从两次批判看马克思平等观的理论本质[J]. 陈权.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2)
[9]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正义问题[J]. 冯颜利,段忠桥,吴忠民.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9)
[10]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性质与马克思的正义观念[J]. 马拥军.  哲学研究. 2017(06)

博士论文
[1]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 陈熙.武汉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D]. 高米米.西北大学 2018
[2]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研究[D]. 李梦雪.兰州大学 2018
[3]现代性视域下的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D]. 李孟杰.新疆大学 2017
[4]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D]. 陈玉龙.扬州大学 2016
[5]马克思恩格斯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 王晓蕾.西南大学 2016
[6]论马克思平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 殷欣欣.中国政法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22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22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6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