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境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7 05:47
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深入研究我国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及根源,并做出了重大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基本原则和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只有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实际出发,才能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条件。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阐述了和谐社会境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价值”概念的理论渊源与嬗变。在这一部分中首先阐明“价值”和“核心价值”的含义,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环境、文化因素等方面分析价值观变化的原因,以此来说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重塑问题,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场作出理论上的铺垫。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必然性。当下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与社会转型期,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价值观念...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价值”概念的理论渊源与嬗变
(一) “价值”概念的原初内涵
(二) 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重塑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必然性
(一) 价值取向中的“一”与“多”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构架
(一) “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体系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为“核心”的根本原因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和谐社会中的导向作用及实现路径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
(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精神文明内涵[J]. 高瑞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01)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J]. 钟青林,赵癸萍,白冰.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2)
[3]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双重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探讨[J]. 贾绍俊. 经济师. 2008(02)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探讨[J]. 罗燕冰.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1)
[5]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思路的思考[J]. 黄建明,刘桂英. 理论学习. 2008(01)
[6]精神产品的社会正功能探析[J]. 董立人. 理论界. 2007(07)
[7]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旗帜[J]. 徐贵相. 北京党史. 2007(02)
[8]“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据[J]. 郭长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9]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J]. 郭泽洲. 武汉学刊. 2006(03)
[10]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胡锦涛. 求是. 2006(09)
本文编号:3122922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价值”概念的理论渊源与嬗变
(一) “价值”概念的原初内涵
(二) 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重塑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必然性
(一) 价值取向中的“一”与“多”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构架
(一) “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体系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为“核心”的根本原因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和谐社会中的导向作用及实现路径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
(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精神文明内涵[J]. 高瑞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01)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J]. 钟青林,赵癸萍,白冰.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2)
[3]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双重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探讨[J]. 贾绍俊. 经济师. 2008(02)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探讨[J]. 罗燕冰.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1)
[5]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思路的思考[J]. 黄建明,刘桂英. 理论学习. 2008(01)
[6]精神产品的社会正功能探析[J]. 董立人. 理论界. 2007(07)
[7]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旗帜[J]. 徐贵相. 北京党史. 2007(02)
[8]“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据[J]. 郭长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9]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J]. 郭泽洲. 武汉学刊. 2006(03)
[10]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胡锦涛. 求是. 2006(09)
本文编号:3122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2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