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特色
发布时间:2021-06-06 05:33
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本质的内容,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系列思想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早日赶上发达国家,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主题——现代化问题,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中国现代化的本质、动力、道路、步骤及保障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和论述。邓小平认为,中国现代化是一种追赶型、外源型现代化。与早期西方国家的内源型现代化相比,中国现代化具有后发优势,但也有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根据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邓小平强调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坚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以科技发展为动力,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现代化战略;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决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国外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学习与借鉴中实现现代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现代化建设成败得失的检验标准;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推进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制度现...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本课题相关研究状况
(三) 相关概念和范畴的阐释
(四) 本文的写作思路
二、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邓小平对现代化本质的界定
(二) 邓小平对现代化动力的阐述
(三) 邓小平对现代化道路的概括
(四) 邓小平对现代化步骤的设定
(五) 邓小平对现代化途径与手段的选择
(六) 邓小平对现代化战略保障的论述
三、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特质
(一) 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提出进行现代化建设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
(二)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实施非均衡式发展战略
(三)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
(四)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人的现代化
(五) 自我发展与学习、借鉴并重
四、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一) 坚持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 加大发展力度,努力促进我国现代化
(三) 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
(四)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五) 创造良好的环境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邓小平理论与现代化研究[J]. 邹兆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2]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理想与现实的互动[J]. 赵小华.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1(05)
[3]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J]. 孙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4]邓小平发展理论与21世纪中国现代化[J]. 熊志翔.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03)
[5]论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三个特质[J]. 孟昭元.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1(02)
[6]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J]. 刘琳. 学术研究. 2001(03)
[7]中国现代化观念世纪之争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对邓小平理论形成背景的一种理解[J]. 刘怀玉. 南京社会科学. 2001(02)
[8]论邓小平关于创新是现代化事业强大动力的思想[J]. 李志荣. 济南大学学报. 2000(06)
[9]论邓小平的大局观[J]. 王续添. 教学与研究. 2000(11)
[10]“模式”是基础 “特色”是目标──学习邓小平关于“模式”与“特色”论述的一点体会[J]. 刘秀萍. 前线. 2000(10)
本文编号:3213715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本课题相关研究状况
(三) 相关概念和范畴的阐释
(四) 本文的写作思路
二、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邓小平对现代化本质的界定
(二) 邓小平对现代化动力的阐述
(三) 邓小平对现代化道路的概括
(四) 邓小平对现代化步骤的设定
(五) 邓小平对现代化途径与手段的选择
(六) 邓小平对现代化战略保障的论述
三、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特质
(一) 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提出进行现代化建设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
(二)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实施非均衡式发展战略
(三)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
(四)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人的现代化
(五) 自我发展与学习、借鉴并重
四、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一) 坚持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 加大发展力度,努力促进我国现代化
(三) 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
(四)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五) 创造良好的环境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邓小平理论与现代化研究[J]. 邹兆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2]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理想与现实的互动[J]. 赵小华.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1(05)
[3]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J]. 孙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4]邓小平发展理论与21世纪中国现代化[J]. 熊志翔.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03)
[5]论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三个特质[J]. 孟昭元.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1(02)
[6]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J]. 刘琳. 学术研究. 2001(03)
[7]中国现代化观念世纪之争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对邓小平理论形成背景的一种理解[J]. 刘怀玉. 南京社会科学. 2001(02)
[8]论邓小平关于创新是现代化事业强大动力的思想[J]. 李志荣. 济南大学学报. 2000(06)
[9]论邓小平的大局观[J]. 王续添. 教学与研究. 2000(11)
[10]“模式”是基础 “特色”是目标──学习邓小平关于“模式”与“特色”论述的一点体会[J]. 刘秀萍. 前线. 2000(10)
本文编号:3213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1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