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三重逻辑

发布时间:2021-06-27 21:35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从价值逻辑看,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地位;科学引领社会思潮,防止西方"和平演变";凝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力量。从问题逻辑看,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如何保持独立性;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如何解释现实问题;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如何避免失语问题。从实践逻辑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话语现实关照性三个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终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文章来源】: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20,22(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价值逻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重要意义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地位
    (二)科学引领社会思潮,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三)凝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力量
二、问题逻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现实困境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独立性
    (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如何解释现实问题
    (三)自媒体时代如何避免失语
三、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现话语“一元主导”与“多元共生”
    (二)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多样性表达
    (三)增强话语现实关照性,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与大众日常生活话语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时代价值[J]. 张国臣.  学术论坛. 2016(01)
[2]努力推动我国网络社会精神文明建设[J]. 时伟.  红旗文稿. 2014(23)
[3]论全球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J]. 井永杰.  学术论坛. 2011(02)



本文编号:3253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53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