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执政党社会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8 14:44
  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现代社会,政党以其自身独特的功能和社会角色,成为现代民主国家政治运作的实际操作者并日益成为现代政治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世界最大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1978年以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使得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的这种发展变迁,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觉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强自身的社会整合功能。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借鉴社会学的概念范式,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功能作系统的分析梳理,力求从提高执政能力建设角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索和参考。导论主要探讨论文研究的重点、研究现状以及梳理政党、政党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等相关概念,主要比较说明国内外学者研究方法、研究观点的异同。认为在政治学研究范式中,整合和社会整合的涵义又有了新的延伸:所谓整合,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社会或团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保持各自性质特点的前提下共同合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政治共同体。执政党的社会整合是指执政党为了实施本党的政治纲领或...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国内外有关社会整合研究的现状
        (一) 西方学者的研究
        (二) 国内学者的研究
        (三) 国内外研究的小结
    三、相关概念
        (一) 政党
        (二) 政党功能
    四、方法与结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文章结构
第一章 理论分析:中国语境下的执政党社会整合
    一、中国传统的社会整合与危机
        (一) 传统民间社会整合的制度网络
        (二) 传统民间社会整合的瓦解
        (三) 近现代中国社会整合危机的原因探析
    二、执政党的合法性与社会整合
        (一) 政党权威
        (二) 执政党权威对社会整合的意义
        (三) 执政党的合法性资源与社会整合
第二章 历史起点:1949—1956 年的改造与整合
    一、政党制度建构: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执政地位的建立
    二、国家权力体系:过渡时期的体系架构
    三、社会结构:过渡时期的荡涤新造
    四、小结
第三章 历史定格:1956 年以后社会整合模式的固化
    一、社会整合的中心:执政党领导权威高度强化的路径分析
        (一) 执政维度的全能化
        (二) 魅力型的领袖权威
        (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树立
        (四) 高度的政治动员
    二、城市社会整合:单位制
        (一) 单位制对社会整合的积极作用
        (二) 单位制对社会整合的消极作用
    三、农村社会整合:以公社化时期苏南农村为例
        (一) 公社体制下的社会整合
        (二) 公社体制下的苏南农民
        (三) 集体主义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力统摄下的苏南社队工业
    四、小结
第四章 历史变奏:新时期社会整合的社会形势分析
    一、社会转型的基本意蕴
        (一) 社会转型的概念
        (二) 社会转型的本质
        (三) 社会转型的内容
        (四) 社会转型的矛盾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因、内涵及影响
        (一)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因
        (二)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内涵
        (三) 社会转型给中国社会整合带来积极影响
    三、中国的发展进入全新时期需要中国共产党增强自身的社会整合功能
        (一)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
        (二) 转型时期社会困境产生的原因:社会发展引发的社会分化
        (三) 正确处理社会分化引发的社会矛盾需要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社会整合
    四、小结:对中心——边缘扩散社会整合模式合理性的进一步讨论
第五章 整合机制:新时期执政党社会整合要素分析
    一、价值导向:灌输全社会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一) 确立价值目标
        (二) 价值目标的社会化
        (三) 社会利益观念的调整
    二、利益协调:促进不同主体的利益包涵与和谐
        (一) 通过利益调整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二) 通过权利和权力的调整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三、组织动员:开发人力资源来为奋斗目标服务
        (一) 通过对社会各阶层优秀分子的吸纳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二) 通过党的组织网络发挥社会整合的功能
    四、制度规范:提供各种准则维护社会有序运行
        (一) 构建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规范社会利益关系
        (二) 提供一定的社会流通和政治参与渠道
        (三) 倡导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正
结语 发挥执政党的政治优势,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推进政治整合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统计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评介[J]. 靳辉明.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05)
[2]社会整合危机初探[J]. 何绍辉.  黑河学刊. 2006(04)
[3]论和谐社会目标取向下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模式选择与整合机制建构[J]. 朱前星.  社会主义研究. 2006(03)
[4]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基本功能探析[J]. 李金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2)
[5]论社会转型期执政党对社会的整合[J]. 张惠玲,张陟遥.  甘肃社会科学. 2006(01)
[6]村规民约:农村社会整合的一种重要机制[J]. 杨建华,赵佳维.  宁夏社会科学. 2005(05)
[7]农村居民的社会分化及社会整合的政策调适[J]. 奂平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02)
[8]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J]. 沈立新,高宏久.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5(03)
[9]我国社会整合机制的转换——兼论“和谐社会”的理念[J]. 朱力.  学海. 2005(01)
[10]1976~1982年:新的宏观历史叙述——以社会整合为视角[J]. 吴志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5(01)



本文编号:3254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54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a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