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反贫困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1-06-30 11:43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从工资、异化劳动等范畴入手,在对国民经济学伪善性批判的基础上,揭露出无产阶级贫困表象背后的制度性根源,并从制度革新、物质实践、价值旨趣等方面为无产阶级摆脱贫困指明出路。《手稿》中的反贫困思想,对我国当前的贫困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文章来源】: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20,18(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伪善性的批判
(一)批判国民经济学的“资产阶级”立场
(二)批判国民经济学的“二律背反”悖论
(三)批判国民经济学的“私有财产永恒化”臆想
二、揭露无产阶级贫困现象产生的根源
(一)工资是无产阶级贫穷的外在表现
(二)异化劳动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直接原因
(三)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
三、明确无产阶级反贫困的现实路径
(一)制度革新: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物质实践: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价值归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手稿》中反贫困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制度优势: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
(二)物质保障:通过发展生产力为反贫困奠定物质基础
(三)价值追求:通过精神脱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本文编号:3257683
【文章来源】: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20,18(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伪善性的批判
(一)批判国民经济学的“资产阶级”立场
(二)批判国民经济学的“二律背反”悖论
(三)批判国民经济学的“私有财产永恒化”臆想
二、揭露无产阶级贫困现象产生的根源
(一)工资是无产阶级贫穷的外在表现
(二)异化劳动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直接原因
(三)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
三、明确无产阶级反贫困的现实路径
(一)制度革新: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物质实践: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价值归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手稿》中反贫困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制度优势: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
(二)物质保障:通过发展生产力为反贫困奠定物质基础
(三)价值追求:通过精神脱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本文编号:3257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5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