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国民素质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7:13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的国民素质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那么现在的改革就必然会牵动方方面面的神经,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一部分人的抵制和干扰,也就会导致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国民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国民素质问题再次进入到学者的研究领域。邓小平同志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关键还是要靠人来实施和实现,而且人的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程度。因此,邓小平理论所蕴含的国民素质思想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邓小平国民素质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就是要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目标奋斗,即就是要培养国民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同时,邓小平不仅仅对于全社会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而且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主要是根据党员干部、军人和社会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特殊性来规定素质的具体要求,体现了邓小平国民素质思想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不仅如此,邓小平还从教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的国民素质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维,对当今我国国民素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本文以邓小平的国民素质思想为研究视角,从邓小平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入手,以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马克主义者的理论为基础,深入到《邓小平文选》中,揭示了邓小平国民素质思想的全貌,有助于以点带面的理解邓小平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以哲学的角度审视我国国民素质建设,为国民素质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邓小平 国民素质 哲学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8-10
  • (二) 文献综述10-12
  • (三) 基本思路12-14
  • 一、邓小平的国民素质思想形成的条件14-19
  • (一) 邓小平国民素质思想的时代背景14-17
  • (二) 邓小平国民素质思想的实践基础17-19
  • 二、邓小平国民素质思想的理论来源19-26
  •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19-21
  • (二) 列宁构建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21-23
  • (三) 毛泽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23-26
  • 三、邓小平国民素质思想的基本内容26-45
  • (一)“四有”新人思想是邓小平国民素质思想的核心26-34
  • (二) 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有不同的素质要求34-39
  • (三) 为提高国民素质指明方向39-45
  • 四、对当前我国国民素质的哲学启示45-56
  • (一) 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5-46
  • (二) 提供了研究国民素质的现实性和理想性视角46-51
  • (三) 明确了当前国民素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要求51-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个人简介、获奖情况和发表论文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霞;谈发展市场经济与提高国民素质[J];价格与市场;2001年07期

2 尚骁;诤言两例:国民素质亟待抓[J];上海消防;2001年02期

3 许耀桐;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研究工程——简评《国民素质论》[J];科学社会主义;2002年03期

4 张洪涛;浅谈邓小平国民素质建设思想[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单培勇;论小康社会的国民素质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章国平,童丽娅;论我国国民素质的现代化[J];抚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7 辛世俊;建构中国国民素质学的一部创新性力作——评单培勇著《中国国民素质学论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刘亚竞;谈谈国民素质与素质教育[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3年06期

9 吴周炎;;提高国民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J];今日湖北;2004年12期

10 秦晓鹰;灾难教育:国民素质的必修课[J];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珍;邵润堂;;提高国民素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韩庆祥;;国民素质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高昌海;刘克敌;梁君梅;;国民素质与教育[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4 高湘泽;;树立科学精神是国民素质建设的根本任务[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周时英;;孙中山改造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思想[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6 尚明轩;;孙中山塑造国民素质的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鹏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国民素质[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8 张远;;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A];第五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9 单培勇;马丽;;胡锦涛的社会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内在关系及逻辑特征[A];2014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刘畅;薛薇;;北京市国民素质竞争力评价[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靖;提高国民素质 推动社会发展[N];开封日报;2008年

2 所超 (职员);一支烟所折射的国民素质与尊重[N];健康报;2012年

3 郭保伟;推广社会阅读 提升国民素质[N];青岛日报;2013年

4 记者罗争光 任玮 张志龙;提升国民素质,怎么教才更有实效[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北京 媒体人 冯海宁;国民素质刻意贬低不可取[N];重庆商报;2013年

6 刘白;论国民素质,不如谈公共规则[N];光明日报;2013年

7 刘长明;国民素质与产品质量[N];人民日报;2000年

8 钱彤 李忠发;借奥运契机提升国民素质[N];中国审计报;2007年

9 邓清波;中日国民素质差距30年?[N];商务时报;2007年

10 钱彤 李忠发;以奥运为契机,促国民素质提升[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兴林;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民素质优化[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峰;新时期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思考[D];西南大学;2006年

2 张镇;论国民素质文化缺失与国民素质建设[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夏铭泽;邓小平的国民素质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张亚勇;提高国民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D];河北大学;2004年

5 杨柳;论新时期国民素质研究理论创新[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哲;韩国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探讨[D];暨南大学;2008年

7 朱蕾;国民素质提升对走出GDP崇拜的作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丁兆梅;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河北大学;2003年

9 胡小珊;邓小平提高国民素质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的国民素质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6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